“上云用数赋智”中国信息协会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大经济趋势。人类社会总是在解决一个个难题中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新的生活,例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电子商务,也使互联网在市场的磨砺中找到了成熟的商业模式。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又出现了很多热词,如“云办公”、“健康码”、“在线教育”等,这些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当前,不少企业转型中确实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讲,有的还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当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二是转型成本偏高,“没钱转”;三是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

防疫情、抓生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是抗击疫情,保护自己,保护员工,以员工为中心,启动远程协同办公模式;其次,返岗复工,连接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开展数字化营销,努力把疫情的影响降至最低;第三,开源受阻,那就节流,把该降的成本降到最低,抓成本管理。“两中心一成本”成为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关注焦点和主要活动。

一、科技战“疫”,推动企业重新审视数字化能力

“两中心一成本”一直是企业数字化运营的焦点,但面对疫情这一突发、不确定性事件时,其重要性被进一步放大,问题更加凸显。

虽然不少企业密集开启云办公、云招聘、云采购等临时应变做法,提升复工复产效率,但实施起来并不十分顺利,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有的员工在家办公时,出现了视频软件并发量不足、带宽不够、文档无法在线协同等问题;有的企业开展市场推广时,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实现精准定位和触达目标客户,线上线下无法打通,销售过程跟踪和预测困难;降低成本时,由于缺少大数据分析支撑,企业无法精准定位,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砍业务、砍费用等手段;疫情之下制造业企业同样遭受巨大冲击,尤其对于智能化水平较低的工厂,因工人无法返岗,复工之路挑战重重。这归根到底,还是企业数字化能力支撑不足。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构建,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多方面调整,不是领导一句话,员工照办就可以的。

打造企业数字化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等。相对于计算、存储、网络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涵盖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IT技术能力,通过平台化将这些能力进行泛在供给;数智化应用运行于数字化基础设施之上,通过以智能云ERP为核心的数智化应用形成流程化管理手段,保障战略的有序执行;进而实现规模化洞察与智能决策,以及移动协同。疫情后,加快向感知型、敏捷型组织转型,夯实数字化基础支撑,提升企业数字化核心能力,将是企业应对不确定、动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化工具需求瞬间爆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务实

围绕“两中心一成本”,疫情中众多企业纷纷加入“非接触经济”,为了更好的赋能员工、提升客户体验、降低成本,数字化能力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各类云端数字化工具瞬间需求爆发。

(一)是围绕员工的,如远程协同办公、在线考勤、在线招聘等,以员工为中心,实时精准地掌握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状况。

数字化手段既要实现员工招聘、入职、培训、办公等业务流程的在线重构,也能够满足疫情影响下员工班车出行、工作餐预定等临时业务流程的创建,通过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应用实现员工无忧工作。

(二)是围绕客户的,如数字化营销、在线服务、电子商务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多接触点洞察获取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提高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开辟新的业务流,增加收入是硬道理。

(三)是围绕企业运营,通过数字化工具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国内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企业毕竟有限,而毛巾挤出水来的企业有很多,成本管理是生存和发展的硬功夫。在开源受阻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把该降的成本降到最低,成了企业运营的一大重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数据表明,受疫情影响,近67%的企业半年内将出现资金困难,同时近45%的企业会选择降低成本进行自救。当然,极限降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制造企业,更应重视基础管理,以价值为导向,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加强数据、计算能力、模型、算法各方面的能力,实现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

三、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再加速,催生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疫情加速了企业上云用云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化技术正重构组织和流程,简化作业环节,提高效率,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工作模式都将转变,企业将加快线下到线上的布局,开展无接触/低接触工作模式,推动业务连续性管理,更加重视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制造。在家办公、“共享员工”,从过去的“现场可见”到“非现场、非接触、以任务和项目为对象”,从多年的KPI转到OKR的使用,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化营销、电子商务、消费和服务的线上化,则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营销和运营体系,培养或者寻找有数字化思维的人才队伍,多触点获客、提高客户体验,通过在线服务留住并取悦老客户。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数字化企业,终究都要回归商业本质——开源节流、控制风险、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加速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推动IoT改进传统的作业成本(ABC)等管理创新,实现管理精细化,进而推动考核激励的精准化、个性化,释放员工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疫情的冲击终将结束,但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疫情期间,企业对数字化工具产生的爆发式需求和由此形成的使用习惯、工作模式、数字化觉醒,疫情之后将继续和深化;疫情导致的一些企业收入骤减和现金流危机,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转“危”为“机”。疫情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增长,云数智服务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疫情之中看商情,危机之中抓商机,继续加强云、数、智等数字化技术能力,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战略应变和数字化实战能力,成就智慧企业。

四、数据能力的国家导向,已经成为重要生产力,层层渗透产业

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和企业范围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4月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涉及到数据要素市场、股市、债市、存贷款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还有放开放宽城市落户的相关政策,信息量超大。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中的“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云用数赋智”的核心目标是三点:1.打造数字化企业;2.构建数字化产业链;3.培育数字化生态。打造数字化企业来让企业上云更智能,构建数字化产业链通过数字化贯通产业,培育数字化生态是通过数字化将产业各个主体融合起来,就是要完成两条路径的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指导下,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这是国家首次把数据要素作为关键要素描述,和土地、劳动一样,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进一步明确。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就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能够产生一种能,叫做智能。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推动,左手发展数据这个生产力,右手发展新的生产关系。

数据能力蔓延如冰山融化的过程,随着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一层一层的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条发展路径的发展配套需求不同,数字产业化要完成数据市场要素的建立,产业数字化要完成数据对产业赋能的过程。从数据能力赋能产业的视角看,智能的渗透过程按照难易程度来划分,从易到难,渗透的顺序是:消费端→流通环节→基础设施。拿工业产业的智能渗透过程举例,先从工业APP→智能协同→大数据。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企业不会利用数据能力、没钱利用数字能力、不敢利用数字能力的问题。

五、中国信息协会响应“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借助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契机,中国信息协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没钱转”“不会转”“不敢转”三个方面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融资难没钱转”的困境,协会会同副会长单位——浪潮集团的技术团队推出数字金融产品“一贷通”,以解决疫情冲击下大量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融资难,以“101”模式(即1分钟申请、0人工干预、1秒钟到账)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浪潮云会计团队还面向10万家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票财税银”软件服务,加速业务上云,帮助力企业全面实行赢得复工复产全面胜利。协会理事单位中企云链利用先进的全线上化Fintech技术,从风控、审单到研发、技术支持,全天候满负荷运转,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用款申请,保证中小微企业足不出户,资金即可实时到账,在线解决企业复工资金需求。从疫情开始,截至3月末,疫情期间云链平台云信确权超过100亿元,帮助中小企业完成线上融资近5000笔共计40亿元,平均单笔融资不到100万元,其中包括湖北地区近百笔超过3000万元。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的难题,协会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发挥行业服务功能,问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为会员单位提供周密的服务项目。结合企业自身问题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转型战略和路径再进行相应的能力和运营转型,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收集汇总中小微企业在转型中的需求与难点,通过项目展示、合作洽谈、专家指导、项目考评、投资招标等形式鼓励优秀数字化企业的发展;支持开展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协会与多家理事单位京东智联云、浪潮云、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平台类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公有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IoT业务领域共同打造云生态产业链,帮助企业客户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转”的僵局,协会针对中小微企业单打独斗力量薄弱的现实问题,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协同组织作用,积极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区域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工作,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升。疫情期间,协会信息化研究院与“58集团”合作,研究“58企服园区运营管理生态服务课题”,致力于打造先进的园区运营管理生态服务体系,帮助园区的企业降本提效,辅助创业者创新品牌、实现规模化的成长。同时,为构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协会与多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虚拟产业园”“虚拟产业集聚群”,支持互联网企业打造共享的用工平台和就业保障,将协同的作用最大化,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推动企业间订单、产能、渠道等方面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协同。

回顾2019,展望2020,人们常常用“寒冬”来形容。不过,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荷塘理论是说在漫长的冬天,你很难看出池塘的变化,但当池塘柳树抽出新芽的那一刻,结果早已成定局。寒冬之下,有些领域就像池塘里的柳树正在把“根”扎的更深,比如5G、芯片、AI、区块链,协会关注这些新芽的生长力量,希望通过链接叠加链接,影响叠加影响,行业叠加行业,跨界共建、共生、共创,探寻数字经济浪潮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限可能。

目前,企业数字化升级已经按下加速键,到了升级变革、自我革新的关键时期,协会将继续积极响应“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搭平台降门槛,优服务强支持,聚合力建生态,发挥协会平台作用与资源优势,内引外联,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会,对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 让“开往春天的云动车”更好地跑下去,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升级转型,有效化解疫情带来的影响,让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大加快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