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方方日记》谈如何对待文学作品中的批评与歌颂问题

曾经有人说过,方方日记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以利改进工作

。单就这一点来说无可指责。

但是让许多人愤怒不已的是,方方专揭社会的阴暗面,坐在家里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捏造一些不实之词,近似谣言,让人愤怒。

那么作为文学作品,究竟如何对待批评与揭露,如何处理批评与歌颂之间关系呢?

笔者想起了作协过去每年都会开会纪念的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这篇文章专门讲了文艺到底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其中也谈到了“歌颂与批评"的关系。

其中有这么经典的一段:

“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我说两种都需要,问题是在对什么人。有三种人,一种是敌人,一种是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一种是自己人,这第三种人就是人民群众及其先锋队。对于这三种人需要有三种态度。对于敌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要一天一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人民也有缺点的。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有落后的思想,这些就是他们在斗争中的负担。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

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

我觉得这段话说已经说得得非常经典,非常明白了。


方方大概也清楚这篇文章

作为曾经的作协主席,每年都要组织作家成员纪念《讲话》,学习文章,所以其精神应当比我们普通人了解得更深。

学了这篇讲话,我们应该明白,在武汉疫情防控战中,政府与军队,医生,志愿者等等都是《讲话》中所说的自己人,而不是敌人,你不能说完全歌颂他们吧?至少不能把他们的工作全否定了吧?不然的话,这不是把他们当“敌人”对待了?

我们以前不清楚这一点,但学了《讲话》之后明白了这一点。尽管方方们不承认这一点,但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日记》写成后,首先在美国发表,并被国际反华势力所利用,用于抹黑中国,起诉中国,反对中国的有力武器。不然的话,外国人为什么会积极帮助方方出版图书呢?目的又是什么?

联想到《讲话》精神,我们不能不再提到“文学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在武汉防疫战期间,文学就是为发动千百万人投身到武汉防疫战役的需要而服务的,目的也是为了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尽快战胜新冠病毒提供精神食粮。因此,此时的文学不仅需要批评,更需要歌颂与赞美正能量。

当前世界防疫战也到了关键时期,世界文学也需要歌颂与赞美,激发正能量。最启码你应该分享中国经验吧?但是方方走到了相反方向。我看了方方日记的简介,其中有一句反映“强制隔离带来的痛苦"。单是这一句,方方你就错了。战胜新冠肺炎的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强制隔离”。而欧美各国出现的乱相就是西方各国人民反对隔离造成的。等他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反对隔离"的日记还有没有人看呢?

中西方各国人民抛弃方方日记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