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个人的悲剧,民族的大幸

纵观孔子一生,怀揣经天纬地之才,到死终究不得重用。从他个人的名义上来看是悲剧的。但从整个华夏文明的高度来省视,正由于孔子在当时之世不堪重用,未沦为时代局限的产品。他的思想才能光耀华夏,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石。

但你若怀疑孔子只是一位,空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才能的空想家。你就大错特错了。

可以这么说,孔子的治国才能,足以秒杀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任何大智大能之才。

在此不加赘言,先大概描述一下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极其变迁。

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左右伐纣建立周朝,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这段时期在历史上称之为西周。

随之而后的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区分二者之界限所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此后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六国。

而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正好处于春秋晚期。此时礼乐崩坏,周王朝早已名存实亡。

诸侯国纷纷崛起,为了在图强争霸中争的一席之地,广搜天下贤才甚至是奇才怪才,只要占一个才字,都将他们纳为己用。

而孔子作为春秋中后期,其雄才大略足可称之谓,当时天下第一的伟才大才。各诸侯国仿佛商量好了一般,都很有默契的对其进行了选择性忽略和政治边缘化。

孔子和他的团队,就像漂泊在春秋大陆上的绝无仅有的“核武器”。任何诸侯国不论实力强弱和大小,谁能得到他的忠心辅佐,给予他百分百的权利使用权限。

我相信孔子还用不着“十年生聚”和“十年教训”,便能还你一个统一强盛的全新的伟大国度。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文能富国足食的;武能战必胜,攻必取的;精通工业制造的;擅长经商的;什么辩才、贤才、武功高强的,可谓三百六十行的所有顶尖人才,都心甘情愿的被他一人所驱使。

他是飘零于江湖、无依无靠的帝王,是威望著世的宗教领袖。虽无帝王之名,却惹天下士子竞相归附;虽无帝王之实,其团队所具有的能量却足以一统天下。而孔子本身所具备的治国安邦之才,足以秒杀当时任何贤豪。

且看:

孔子当政三月期,弱鲁威震天下奇,诸侯为此皆忧惧,釜底抽薪孔自离。

纵观孔子一生的命运,就像他曾经给自己卜的卦象一样。此卦为上艮下离的贲卦,艮为山、离为火,此卦象征孔子的前半生之卦象。

而孔子的后半生,为此他又占得上火下艮的旅卦。

离火代指孔子的才华,具文明之象。前半生受困于山,难以施展抱负。后半生经过后天努力,离火突破重重障碍,上升至上卦的位置。虽将艮卦压制于下,但得到的本卦又是象征居无定所旅行的旅卦。

故孔子一生,就像旅卦一样,下艮山稳如磐石,象征孔子的团队也指孔子自身,高举着象征理想文明主义的离火,奔走于各国诸侯之间,只起文明宣扬教化之功,终究难当实权,不得重用。

但孔子治国安邦的才能,却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足以秒杀春秋任何大能贤智。

公元前501年,此时的孔子已五十岁高龄。经过多方奔走,终于在这一年被鲁国国君鲁定公赐封为掌管鲁国刑法的司寇。

这是孔子一生最得意的时期,司寇的职权类似于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如果没有孔子的这一段履例,恐怕后世会有很多人质疑他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然而,他是惊艳的。他不是像“伏龙”和“凤雏”般的“得一可得天下”的存在。他的智慧和对他所辅佐的王国起到的积极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

你看越王勾践在商圣范蠡的帮助下,耗费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才得以复国报仇。孔子呢?用不了这么久,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仅仅三个月,鲁国便脱胎换骨。

我想如果再给孔子更多的时日,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鲁国将会成为一统天下的帝国。

但孔子的一生,是悲剧的。当时东方齐国见一个小小的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竟然在短短的三个月,就得到如此巨大的成效。如果假以时日,在不可预见的未来,齐国君臣仿佛看见鲁国东向吞并齐国,继而一统天下的梦魇。

决不能让鲁国强大起来。你孔子纵然固若金汤,我们拿你没办法。但鲁国国君定公却是一位荒淫好色的主。

为此齐国精挑细选了几十个美女,给鲁定公送了过去。定公果然沉沦美色,不理朝政。没有君主的配合,就算孔子有改天换地、再造乾坤之能,也只有长叹一声,郁郁寡欢的离开了鲁国。

对于孔子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是极其不幸的。但他的悲剧,对于整个华夏文明来说,却是不幸中的大幸。

当孔子被重用,沦为时代的局限儿。中华文明之基,又将依凭于何物?

孔子若是知道,他个人的人生悲剧,竟然成全了当今之华夏。想必,他也会含笑九泉,甚为宽慰吧!

斯人虽逝,光照千秋。

我辈承继,恒而不朽。

在此,感谢您的参阅,如有谬误,希冀指正。

小生月隐,愿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