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旅——免税业务垄断,效益堪比中国烟草

牛股的K线形态基本都是这样的

中国国旅的K线形态


中国国旅主要是依靠减免进口关税与普通产品形成价差从而吸引消费的一种商业模式,而可以在这个行业获得超额收益的秘诀主要在于行政审批带来的”特许经营权“,这让中国国旅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09年上市近10年以来除了10和15年的ROE低于15%以外,其他年份ROE均高于15%。

在整个免税行业中,拥有免税业牌照的企业仅仅只有7家,在19年7月之前只有中免(国旅旗下)和日上免(18年被中免收购)具有全国范围内经营免税店的牌照。其他公司只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经营免税店的资格,例如深免经营的深圳宝安机场免税店。18年中国整天免税行业规模大约在395亿,而中免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332亿,市场占有率达到84%。也正是由于这种相对低程度的竞争让国旅过去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而我们要了解这种”相对垄断“的持续性,当然要了解颁发”特许经营权“的国家的意图以及未来的可能性,这对于了解国旅是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国家扶持开设免税行业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免税店鼓励旅游消费,尤其是鼓励国外进入国内旅游和消费,增加外汇收入。另一方面,鼓励出境游客在国内消费,让旅客可以在国内也买到和国外一样的免税商品减少外汇支出。而这一代价是国家损失一部分的进口税。

中国为什么需要大力鼓励入境游?

我国入境游最早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国家通过逐步放开签证,近20年以来入境游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而我国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出境游发展相对较晚。所以,过去长期以来我国旅游贸易服务维持着顺差,通俗点的讲就是外国人在中国旅游消费支出要大于中国人出国旅游消费支出。

可在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物质需求已基本满足且中产阶级也不断增多,导致中国出境游人数逐渐升高。如上图,入境游人数增长缓慢,但出境游人数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在18、19年出境游人数已经超过入境游人数,这也意味着我国旅游贸易服务业很可能面临贸易逆差和外汇减少的尴尬局面。

国家用来挽回这一局面的手段主要有:扩大免签证国家、落地签证、免税购物、购物退税、航权开放、证照互认等政策落地和适用范围。总而言之,就是开放各种政策吸引国外入境游客。

而免税购物也是其中国家为了减少旅游贸易服务业逆差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海南的离岛免税店也极大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态。

这其中免税行业主要通过“价格、品类数量、渠道”三大手段实现目的。

1、价格上,一方面,国家相关进口税的减免支持是免税行业存在的逻辑。另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对上游供货商产生一定议价能力才可进一步加强价差优势。免税店和一般的购物中心不同,在免税店内基本都是要国际知名的品牌,尤其需要引入国际奢侈品品牌,可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却要引入国际一线品牌的难度很大。这是因为大部分奢侈品牌都是通过特定的授权商进入中国市场,零售端的商家必须通过授权商来拿货,这其中有很大难度,因为一线大牌对于选址以及商场定位等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通过免税店销售的商品如果定价过低会拉低国内同类有税商品的档次。特别是中国缺乏本土香水化妆品品牌,箱包等高端品牌,这导致缺乏定价权。其他国际上的一些免税企业可以依托本土优势获得更低的成本和吸引力,例如韩国的香化产品,欧美奢侈品等,这是中国在免税行业方面的先天缺陷。可见,形成一定规模对于在中国的免税业态很重要,否则难以跟国外免税企业竞争并且走上国际化道路。

2、产品品类上,早期,我国免税业发展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主要原因在于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另外,国家允许销售的免税产品数量限制和购买额度限制也是重要原因,因为放开免税产品范围和限购额度是以损失一定的财政收入为代价的。所以早期我们国家的免税业难以与国外企业竞争,相对大陆内的免税店,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欧美等地的免税店不仅价格优惠而且品类齐全。以日本为例,在2001年时日本政府为了带动日本著名景点冲绳等地的经济,就已经将免税商品范围扩大到所有进口商品。而目前国内大约为38种品类,并未全部放开,当然这也和市场规模有关。

3、从渠道来说,渠道对于免税业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免税店的销售渠道主要以市内免税店、机场和机上免税店三种类型,目前国内主要以机场免税店为主,大约占据了50%左右。

在机场免税店上,由于机场经营场所的稀缺性,所以企业对于机场议价能力低,不仅店面面积小且租金成本高。例如,白云机场对免税店合同销售额提成高达 42%。

而市内免税店与机场免税店就比较有优势了。比如,市内免税店的租金成本较低,面积大,商品陈列空间多。而且通行便利,购物时间更加灵活,顾客逗留时间延长。市内免税店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一般商场,消费者在购物中心平均逗留时间为2.5-3小时,远超机场免税店逗留时长,是更加理想的消费场景。另外,机场免税店如果遇到旅游市场不景气,旅游人数减少,将直接影响免税购物人次。所以市内免税店是未来重要的免税销售渠道。

相对来说,国外市内免税店已经相对较为完善,作为免税业第一大市场的韩国,市内免税店占据韩国49%左右的销售额,主要在于韩国国内财阀对于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而在中国,市内免税店规模只占到整个行业的6%,目前开放的市内免税店除个别旗舰店,都处于相对偏僻的地段。阻碍国内市内免税店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进口关税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进口税是我国财政收入一个大头,2019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5812亿元,关税288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1.8%。扩大免税店的经营范围势必会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国家来说,这需要权衡利弊。某种程度上,免税业是国家是一个吃国家税收补贴的行业,而解决税收减少的问题,相对让给民营企业或外资,国企垄断或许是可行的一种方法?由国企相对竞争,寡头的竞争格局即可促进行业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免税业,从而减少税收收入减少的问题,然后才可以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品类及渠道。

所以长期看,免税业的“特许经营权”将会长期存在,形成如石油行业两大寡头的格局。而免税业将是一超多强格局,中国国旅作为头部企业已经具有远超其他友商的竞争优势,或许将继续维持。

而在我国旅游服务业形成贸易逆差的长期趋势下,或许会倒逼国家放开政策空间,对免税业渠道及销售品种逐步放开,以达到提振国内旅游业消费减少外汇支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