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经历的是人生,演出的是她自己,演技获江青高度评价

阮玲玉,这出尘的名字配上她出尘的气质,仿佛就应了这人这名,她便应了这景儿,从“尘”而来,作为一个做保姆的女儿,卑微的身份毫无光亮而言。

卑微的出身,生活的磨难,虽然让阮玲玉缺少了童年的诸多温暖和宠爱,可也磨炼了她的意志和性格。


阮玲玉16岁便与东家的纨绔少爷相恋、同居,仅靠月供为生。想让一个纨绔惯了的大家少爷找个营生供养生活,困难程度堪比蜀道行。这一刻,为了爱、为了生活,柔弱的阮玲玉选择了承担和背负。

为了生计,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男儿都不曾有的重担。照顾爱人,母亲,孩子都成了她责任和动力。这副重担一担就是10年,直到她香消玉殒,她的遗言中依然鲜明可见。

女人,有几个不想找个依靠和温暖的臂膀,无奈挑起生活重担的多是生活所迫,阮玲玉亦然。可从她义无反顾地担起这份担子开始,便没有放下,或者,这就是她卑微出身的弊端,这种“服侍”在她看来,已是一种作为保姆女儿的奢望吧。


她外表光鲜,从事着当时最为时髦而高贵的职业,骨子里却是中国传统女人的血统和思想,只是她更懂得掩饰和隐藏,又不排斥新时代新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之心,所以,她显得矛盾,又矛盾得格外美。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阮玲玉卑微家庭出身,称为社会最底层也毫不为过,通常这样的女子,往往无望无欲,甚至升不起欲望。

阮玲玉则不然,她机敏、好学、聪慧,怡然大方,气质高雅,配上一股子媚意,在女人圈子里,真是想不“功成名就”都难。

卑微的出身,虽然掩饰得极好,也难掩那种自卑之心,而通常这样的人,接触的东西越多,触碰的层次越高,欲望愈强,就更容易生出女人易生的妒忌和虚荣心。

阮玲玉则不然,她的内心一直追求美好,她可以付出血汗、智慧,却不肯付出品德和人格,这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尤其是做一个成功的女人,更为不易。


在阮玲玉的介绍中,关于其父的信息无只言片语,中国有个传统,叫男儿穷养,女儿富养,阮玲玉卑微的出身,加之没有父亲的宠爱,其从小内心便缺失这份依靠和情感,这也是让她很小便独立的关键之处。而这正是她初入电影界便一鸣惊人,更是日渐日红的内蕴之所在。

根据阮玲玉在电影界的历程,大致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其第一阶段演绎的电影多以社会底层的堕落女性为主。这也正应了阮玲玉儿时的苦楚经历。

如此看来,功成者,总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先,而天才,势必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任何的人生经历都是其成功的要素。 在阮玲玉的前期电影中,如1930年出演的《野草闲花》,讲述的即是那个时代下,反抗旧封建思想,拒绝包办婚姻,为了爱情的自由,通过努力一起向生活抗争的故事。

影片中,阮玲玉将从灾区流落至上海的茶花女演得惟妙惟肖,深刻反映了当时年代流浪至上海之人的凄苦,同时也演绎出了一个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努力。阮玲玉凭借在此片中的完美表演,一炮而红。


她有双媚意横生的眸子,这是她心灵的外放,她出身低微,而天生媚骨,虽有媚眼却并不献媚。作为一个女子,将这天赐的“本钱”收敛,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执着。

这部电影正是当时阮玲玉自身生活的写照,她正是为了爱情勇敢担起生活的重担,为了保存这份美好,她亦不辞劳苦,勇敢挑起生活的重担,供养她的爱情。阮玲玉的演绎给了那个时代打入了新鲜的元素,和积极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榜样,为深受封建迫害的中国底层妇女打了气、提了神,赋予了她们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

在其之后主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中,阮玲玉的表现依然不俗,她将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演绎到了极致,将沉沦和新时代特征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该影片一经播出,便在上海引起轰动,被誉为当时新型电影运动的“第一只报春之燕”。


连续的深入、入骨的精湛演技让处于花季的阮玲玉如天使般走进人们的视野,她清新而动人的表演,更让人们深深记住了她,她像荧屏中走出的清丽天使,正姗姗而来,温暖着人们的视野、内心和希望。

阮玲玉清丽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绎,在其后期主演的电影《神女》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影片中,阮玲玉将社会最底层的妓女的凄苦和各种遭遇充分展示,迫于环境,又为了养活孩子,无依无靠的阮嫂只有靠出卖肉体养活她的孩子。而这本已是不幸,却更是雪上加霜在被追捕途中误入流氓之所,被其霸占。

她选择了认命,而出于她卑贱的身份,她的孩子无法被送入学校,而正待她决心和孩子一起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时,却发现她的血汗钱被流氓全部赌光。阮玲玉的身份同样低微,或许正是恐惧对当时社会对底层人不公正的待遇和看法,她才将其一直隐瞒,甚至不惜为其付出一切。

绝望中的阮嫂,终于忍无可忍,她砸死了这个流氓,被关入狱。结局的凄凉和惨淡让人悲从心生,这本为社会所唾弃和鄙夷的职业在阮玲玉的演绎下,变得鲜活和赋予生命力。人们看到了妓女和其他人一样的无奈、抗争和追求。


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悲哀,而只有出于底层的阮玲玉才能深知其苦,将其演绎得温婉动人。让底层者心生共鸣,给予他们希望和勇气,奉其为“贫民天使”,才能让位高权重者将其当成净化心灵的天使自省、自律。

阮玲玉演绎底层人物所流露的反抗意识和内心追求幸福和美好弱者之美,使其成为真正的荧屏走出来的天使。伟大的母亲与卑微的妓女并不相悖,而却被阮玲玉演绎得浑然天成,她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成功撬开了人心、唤醒了良知,这正是她高超演技和强大内心的融合产物。


回顾阮玲玉的默片生涯,在极少使用字幕的情况下,她以自然质朴而又蕴涵深刻体验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细腻、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人物思想的跃动和灵魂的震颤,其对中国影坛的贡献堪比美国好莱坞之奥黛丽·赫本和凯瑟琳·赫本,因此,称其为荧屏天使真是毫不为过。

《新女性》是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当演到最后一场自杀戏时,她将人自杀后的求生欲望演绎得出神入化,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其表演感动得潸然落泪。显然,这同样与其自身经历的相似分不开,正如之前所有她演绎的活灵活现的人物一样,仿佛都是为她量身打造似的。

当时,阮玲玉入戏过深,半晌缓不过情绪,她安定下来后对导演蔡楚生说:“我多么想成为这样的一个新女性,能够摆脱自己命运的新女性,可惜我太软弱了,我没有她坚强。”冥冥中,当时的阮玲玉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一生将以悲剧收尾,即便她演绎的人物都在输送着人性的光辉和善意,可这依然无法改变她面临的残酷生活,依然无法改变她悲情天使的结局。

阮玲玉卑微却不卑贱,或许正是这份卑微,才让她更加不容自己被人怜悯,自强而勇敢。虽然她拗不过时代和历史的束缚,却依然勇敢追求,即便远去亦不失心中执念,甚至用死亡这种极端的方式去追寻。


生活,难免诸多磨难,如何抵挡诱惑、克服己心,这对于女人何其之难,又何其珍贵。作为女人,外表柔弱天可怜见,若内心柔弱,则实在是辛苦自己。

在国产片中,江青曾坦言:当然我那时是不懂什么内容和形式的。现在我只看过《女人》、《渔光曲》、《新女性》、《桃李劫》、《姐妹花》、《重归》等等,但其中的女演员。在我最喜欢的就是阮玲玉,的确她是很会演戏,而且能够扮的角色很广。她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个女演员。还有王人美底那像野猫般的姿态和表情,我也很欢喜。的确,她完全是出于自然的。像陆丽霞那样,就觉得做作和扭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