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工作勤奮努力,卻總是不被上司重用,原來是因為這個!

背景:A君(上司)找B君(下屬)協助完成一項工作,以下是他們的對話及心理活動。

A說:你認為要多久才能把終端市場信息完全摸清,定好計劃?

A想:我請他參與。

B想:他的行為毫無意義!他是老闆,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

B說:店很多,你可以給我多久時間?

A想:他拒絕承擔責任。

B想:我請他指示。

A說:你自己應該清楚需要多久?

A想:我逼迫他對自己的行動承擔責任。

B說:3天。

B想:我隨便說說吧,總得給他一個回答。

A想:他缺乏判斷、計劃和預估時間的能力;3天完全沒有辦法做好。

A說:那就3天吧。

A想:我給他提出一個約定。

B想:我老闆發話了,3天。

而實際上需要7天才能摸清/權衡/制定計劃。所以,B君夜以繼日地工作,天天跑店。但3天過去了,他還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三天後

A說:報告呢?

A想:我想確認他是否完成了約定的事。

B想:他在要報告呢。

B說:明天可以完成

A說:但我們不是講好今天弄完的嗎?

(雙方都確認了報告沒有完成。)

A想:我一定要教他完成約定的事。

B想:這個可惡的老闆!他不僅亂下命令,還無視我用了四天干了七天的活。

結果

B君辭職了。A君很吃驚。

B想:我不能替這樣的人工作。

分析:

做得對的

A君作為領導在分配工作前會徵詢別人有關完成工作所需的日期;知道工作應該不可能在限期前完成,但B肯夜以繼日地工作,意圖追趕時間。

做得不對的/沒有做的

B君沒有認真估計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明知不夠時間,A君作為領導沒有將想法說出來,共同解決;當“三天”是一個命令,B君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與A君(上司)溝通;明知在限期(三天)內完成不了,B君沒有將困難拿出來與A君(上司)討論;A君作為上司沒有詢問及瞭解B君(下屬)的困難;A君沒有與B君討論具體的操作方法,盤點B君的工作。

心得體會

1、雙向溝通更有利於有效傳遞信息

鼓勵對方詢問運用提問和澄清,確認對方是否正確理解

2、溝通需要準備

有層次,有邏輯的描述,更容易被理解用詞需精準善用比喻、舉例等具象化方法為了儘可能地避免誤解,建議您要求對方複述、或解釋您之前所說的話聆聽對方,感同身受,積極反饋

3、當對方感到沮喪時,需要鼓勵認可對方

4、當不理解或不認同對方提議時,可以先詢問對方選擇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然後以目標為導向,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溝通,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但它......其實並不容易

我是同謀幫幫主,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