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张麻子才是被诛心的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一佳。

今天来给大家聊一部电影:《让子弹飞》。众所周知,姜文导演的影片,一向比较深刻,喜欢埋设一些伏笔,如果看不懂伏笔,就很难看懂他的电影。而对于《让子弹飞》这部细节满满的大片,如果我们只是看看热闹,那么到电影结局时就不免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张麻子历经波折最终带领众兄弟打败了黄四郎,革命胜利了,却在突然之间,被兄弟们抛弃,独自一人黯然收场?

事出反常,必然有妖。拍电影以细节见长的姜文,不可能留一个无厘头的结尾。我们先把注意力放到电影的高潮。张麻子巧用“狸猫换太子”之技,砍掉黄四郎替身的脑袋,激发起民众反抗黄四郎的勇气和斗志,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黄四郎的城堡。革命胜利了,一伙群众一哄而上瓜分黄老爷的不义之财,另一伙忙着审判黄四郎,武举人甚至为他准备了九种死法,到处都是革命胜利后,打土豪分田地的欢喜畅快气息。

就在这时,老七突然跑过来,无厘头问张麻子一句:你喜欢花姐是吗?接着在张麻子耳边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就匆匆跑开了。张麻子听完皱着眉头45度角望天。再然后就是画面一转,众兄弟来和张麻子道别,并且都回答张麻子,跟着他不轻松,唯有老七支支吾吾,不敢看大哥的眼睛(老七心里还是向着张麻子,不然之前也不会向张麻子告密)。其实这个时候,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只是碍于面子,有些话不好明说,真实情况是:大家都选择了去浦东当官发大财享受荣华富贵,选择了背叛张麻子,选择了背叛革命成果!

张麻子与一般的劫匪不同,他受过很深的革命思想的影响。张麻子年轻时追随过蔡锷将军(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初进鹅城当县长,就对师爷说过“我不想挣穷人的钱,谁有钱我挣谁的”“我想站着,还把钱挣了”。同时还有一个镜头,他坚决不让老百姓下跪,甚至拿枪逼着百姓站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麻子本质上是一个革命家,他想打破封建地主官僚阶级的剥削,将豪绅鱼肉百姓的钱还给百姓,激发起麻木民众的血性,让他们像个人一样生活。

这样的革命者,触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比杀人舔血的强盗更让人恐惧,注定不为黄四郎们所容。电影中,黄四郎有一个词强调过多次:杀人诛心。杀掉张麻子,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他真正想要的,是彻底击败张麻子,让张麻子内心绝望,杀鸡儆猴,让潜在的革命者都打消念头。

《让子弹飞》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暗线,就是黄四郎一步步设下的局。这个局,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被张麻子一次次见招拆招,化险为夷。黄老爷的局远远比这些宏大隐秘,还是那个词:杀人诛心。

1、被张麻子视若亲子的老六,是张麻子革命理想主义的化身,年轻未沾染世俗的铜臭,有机会到西方学习先进的民主思想与现代科技,进而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然而这个理想,被黄老爷轻易地抹杀了。杀死老六的凉粉,折射出了深刻的世态炎凉,革命者的鲜血,奴性心理深入骨髓的群众根本不理解。当了解到你豁出性命为之奋斗的目标,连受益者都不理解和支持,这才是深深的绝望。

2、花姐在这个局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她负责用美色诱惑张麻子的兄弟,宣传上海(资本世界)的灯红酒绿,腐化革命队伍,很快就使得老三魂不守舍,倒向了黄四郎一边。而老二是一个同性恋,不贪财不贪女色,一心一意跟着大哥,不受诱惑,张麻子知道这一点,秘密派他去处理假的张麻子。而老二的惨死,就说明了队伍已经不受张麻子控制了,秘密行动还是为敌人所知,捕猎者变成了猎物,而且只有老二死了,很明显出现了内鬼。

3、进山剿匪的时候,职业骗子汤师爷为什么向张麻子坦白了康城不是鹅城呢?别以为老汤是良心发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剿匪是黄四郎杀死张麻子的局,可连同张麻子的几个兄弟都没人说,大家都在等着在这个行动中张麻子“意外死亡”。老七在这个过程受伤了,为什么偏偏是他,而且被打在了嘴上,因为他是最容易向张麻子告密的,这是自己人向他的警告。

4、张麻子是个能力极强的人,他不仅在剿匪中全身而退打死假张麻子,还运用计谋发动群众打下了黄四郎的城堡。有一点很蹊跷,进攻过程没受到一点抵抗,大家稀里糊涂就赢了。很难说,这场胜利是不是黄老爷自己导演的。黄老爷其实并不敢等郭旅长的骑兵支援,他雇佣假张麻子黑吃黑,自己劫自己运输的烟土,巧妙的把郭旅长的烟土变成了自己的。很显然,郭旅长来了,兴师问罪,第一个追责的就是黄四郎。所以有可能,黄老爷自己设计让张麻子杀了“自己”,反正黄老爷替身多,孰真孰假,又有谁能分得清楚?电影结尾,火车上出现了一个穿着汤师爷衣服的背影,很可能才是真正的黄老爷。

《让子弹飞》的结局,跟着张麻子进城的一帮人。老二惨死、老七剖腹死,其他兄弟,带着县长委任状,选择了去其他地方做新的“黄四郎”。百姓依旧麻木,黄四郎生死不明,张麻子取得了虚假的胜利,换来了众叛亲离,成为被“诛心”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