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2.5天假期?激活旅游市场,闲暇、闲钱、闲心一个都不能少

为更好促进疫情后消费市场复苏,多地开始探索新的“假期+消费”模式,提出有条件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或是鼓励带薪休假与“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小长假连休。这能否带动目前的文旅和服务业消费?

旅游消费需求没有消失 只是暂时被抑制

近日,《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而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经历疫情,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抑制。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省内旅游,特别是城市周边旅游、休闲旅游、自驾旅游、家庭出游、亲子旅游市场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从景区、酒店、主题乐园等旅游企业的供给侧而言,要注意积极防控、有序复工,这两点要做到统筹兼顾。

多一点的假期能否带动大家走出家门?

随着各地经济活动稳步恢复,目前已有四川、江西、江苏南京等多个省、市出台新的“假期+消费”政策,鼓励带薪休假与“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小长假连休,以及提出有条件试行或鼓励推行2.5天加长版周末。

多一点的假期能否带动大家走出家门?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张为付表示,有一定的资金,加上宽裕的时间则可以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

由原来2天向2.5天消费模式来转化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晚上的消费。晚间消费可能比白天消费带来更多,因为消费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则指出,2.5天休假和双休日的功能没有太大区别,增加半天的休息日或将更直接反映在餐饮行业的客流上。

2.5天可能对餐饮行业的影响相对比较直接,周五晚上就可以去享受美食。没有能够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周边地方自驾游两天其实也就够了。

长版假期+旅游优惠 多地尝试“组合拳”

和加长版假期形成配合,一些地方也同时推出了旅游优惠政策,尝试“组合拳”。例如,周五实行景区入园门票价格五折优惠,周五、周六连续入住可享受网络售价八五折优惠等。

除了闲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能否真正拉动旅游消费还要看人们是否有“闲钱”和“闲心”,旅游消费的形成,需要可自由支配收入、时间以及旅游消费意愿相结合,缺一不可。

充分认识到推动旅游消费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整个工作的复杂性。旅游经济的运行,简单地讲,要有闲暇、闲钱、还要有闲心。休息时间只是推动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非充分必要条件。实行2.5天弹性工作制,要做好相应的法律上的准备,在鼓励界限和要求界限之间,要加强相应的预案研究。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提出,疫情影响过后的长假期或对旅游业有更大的支持效果。

疫情真正完全稳定下来,一个黄金周可能才是对旅游业最大的支持。潜在的游客被压制了将近大半年的旅游需求,需要一个长假让他们释放。

记者:孙鲁晋、刘 飞、于子敬(见习)

编审:刘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