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我见:放弃“对抗”会更有力量

享受了一年非班主任的轻松,又回到了这个让很多老师爱恨交加的班主任岗位。有同事问:你有没有觉得当班主任和不当班主任的心情不一样?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连每天的天空的颜色都不一样!

离开班主任岗位的一年,笔者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在很多时候观察在岗班主任的工作状态。每天早来晚走,跟学生谈心,虽苦口婆心,有时却收效廖廖。突然,笔者有一种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想法冒出来:是不是因为在学生出现问题或者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习惯于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也就是所谓的正确角度),给他们讲道理,就好像一直在跟学生对抗,所以才会觉得很累。

再次回归班主任岗位的那一刻,笔者决定换位思考,跟着学生的变化,顺势而行,放弃“对抗”,并尝试在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学校有纪律才能有秩序,学生守规矩才能成方圆。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那是比登天还难。迟到屡禁不止,作业上交困难,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这是每天都会出现的现象,也让很多班主任挠头而无奈。

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又不能对这些细小的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任由其发展蔓延。过去,笔者可能会采用批评甚至适当惩罚来解决的问题,但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去批评呢?放弃对抗,没准会让自己更有力。思来想去,笔者决定采用“许愿”的方式,把要让学生牢记的纪律,一点点的播种在他们的心里。

每到周五,笔者都会在课上留下几分钟时间,郑重地在学生面前,双手合十,许下自己的愿望,这个愿望和班级的孩子们共同完成,他们是笔者的圆梦大使,因为笔者的第一个愿望是“下周可以实现班级无迟到,无早退!”

一周未能实现,就再来一周。实现一个再许下第二个愿望。每周坚持,从不间断。从“不迟到”到“作业按时上交”,再到“作业按时的同时再保证质量”,“手机每天晚上上交给家长的挑战”......

两周的时间,孩子们实现了笔者的第一个愿望!这是笔者的第一个探索: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下愿望。

红色,热烈而些张狂,喜报,喜庆而热烈。笔者决定用喜报的形式把对学生的肯定和期待贴在教室门口,这不仅是为了鼓励学生,更重要的是因为口头的话很容易过耳就忘,而贴在门口的文字可以起到时刻的强化作用,只要从门口进入,就能看到,谁不愿意抬头见喜呢!

没有想到的是,还有意外之喜:喜报还引起其他班同学的围观,无意中还起到了对笔者所在班的督促作用。

喜报(一):充分肯定的同时,表达对学生的期望,有所期待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好!

喜报(二):从行为规范出发,期待学生的自笔者提升,成为有担当、高素质、高涵养的青年。

喜报(三):喜逢祖国七十华诞,同学们用自律和坚持为祖国献礼。

喜报(四):反思篇 期待更多的“一点点”,停下来的反思是为了走的更远!

喜报(五):蓄积篇 厚积才能薄发,为了春天的蓬勃,全方位储备。

喜报(六):挑战篇 让生命充满乐趣,克服挑战,让生命充满意义。“勇敢者的挑战”——笔者与手机断舍离的活动,老师、学生、家长一起参与,互相鼓励,互相督促,携手前行。

喜报(七):备战篇,考试前夕,尽力引领学生高效复习,倾其全力迎战期中考试!

喜报(八):应战篇,让所有的同学亲自参与喜报的书写,把自己对考试的期待大胆写出来!在笔者的心中,无关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只要他心存对成绩的渴望,对目标的期许,都是可能创造奇迹的“宝藏青年”。

这是笔者的第二点探索:用系列“喜报”的方式,肯定和激励学生。

“嘉”,美也,“嘉”,善也。一个“嘉”字,既涵盖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与祝福,又激励学生找到自己美好的品质和前进的方向。围绕“嘉我”,每周会有六名同学,在审视自我的同时,更多地去挖掘自身的长处、优势,用文字及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提高自信。

笔者希望,从“嘉我”开始,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有担当、高素质、高涵养、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青年。

每一个学生上交的展示文稿,笔者都会认真阅读并从中找到他的闪光点加以圈阅及点评,力图让学生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在老师的心中都平等而重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

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炽热的感情;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教室的外墙,现在已经从“嘉我”到了“省我”。第二个系列班级活动,重在反思,重在提高。这个墙面,记录着孩子们实实在在的成长的痕迹,将留在学生们的记忆中。换一个角度,不再与学生“对抗”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有力,也很自由!

这是笔者回归班主任后的第三个实践:班级系列活动由“嘉我”到“省我”。(北师大天津附中谢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