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解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使用技巧

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具,可是能用好的企业并不多。多年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绩效工具,例如:平衡记分卡(BSC)、关键业绩指标(KPI)、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SMART法则等等。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绩效,为什么这么说呢?“绩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绩是目标/业绩,效是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策略、路径、资源、信息等)。对于绩效的管理是从“考核”开始,所以没有考核就谈不上管理。

历史上这些著名的绩效工具,在企业实际的运用中都显得略有笨拙与僵化。在企业任职的hr最好的方式,就是熟练掌握各类指标的使用方法,将企业的需求通过指标落到考核表上。因为那些经典的绩效工具在企业中导入的时候极其耗时耗力。

权重指标与非权重指标

我把绩效指标按权重,分为权重指标与非权重指标;按是否量化分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权重指标:由公司战略导向分解而来的(也就是公司认为必须要完成的),再有就是体现岗位职责与重点工作内容要求的。

非权重指标:这些工作一般不会经常出现,但又体现公司要求与岗位重点的控制范围。例如:生产部门的质量事故、行政部门的防火防盗

等。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1、定量指标包括:数值型指标与比率型指标。

数值型指标:注重用数量考核的,而非达成率考核的工作。例如:销售收入目标300万,这就是数值型的定量指标。

比率型指标:注重达成率、数据稳定性和规律性比较强。比率型指标的分子与分母要有明确的数据来源,呈现规律性变化。例如:产品合格率=(产品合格数量/产品总数量)×100%。

2、定性指标包括:经验型指标、文字定义标准型指标。

经验型指标:没有概率性和规律性、数据统计比较困难。例如:我们统计迟到率,可能会非常难,因为它不是规律性的变化。这类指标通常用加减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迟到一次扣几分。

文字定义标准型指标:用文字描述,精确定义工作要求或工作标准。例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上传下达等。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具体量化技巧

百分制的绩效考核最难、最关键的是“指标的评价标准”,下面这两张图是具体的指标量化标准的案例,可供朋友们参考。

定量指标的量化技巧

定性指标的量化技巧

我们再通过一个职能部门岗位的考核表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行政经理绩效考核表

这张考核表上有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用到的量化方法有分数加减法、分段法、计算公式法、文字定义法。

成就他人实现价值~传播最具价值的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