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员工不满意薪酬,绩效激励不够大,怎么办?

员工关注的绩效模式,才是老板真正想要的模式!

点击右上角【关注】“创新薪酬绩效落地”头条号,私信回复“学习”,赠送您价值9800元的学习视频、资料一份,掌握丰富、创新的薪酬绩效激励技巧。

导读:

近日有位读者和老师映了:

他在一家具厂打工,工厂里全部人加起来有三十来个员工,其中有九个是管理人员,五个员工都是打卡上班来打混的,有活也是推给别人,偷懒也没人管,真正干活的最多不超过十五个人。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员工工作也是消极怠工、懒散混子。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总之: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企业大了,员工也多了,但骆总明显感觉到:和前几年 想比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变得也越来越计较了。

为什么员工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症结在哪儿呢?

在创业初期,每个人都可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辞辛劳、不分彼此,甚至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企业一但做大了,那种艰苦奋斗、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就没了,不分上下班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态度也不见了;

关心企业、互相帮助、团结如一人的融融人情氛围也消失了。

固定工资的薪酬架构下,员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心态:

反正每个月拿的工资都是一样的,我干嘛要花那么多心思和时间在工作上?只要我做的差不多,不犯错就可以了!

而企业也往往遇到这样问题:

  • 1、员工效率低,很多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 2、工作结果差,工作不上心,对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
  • 3、工作内容散乱,员工不清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目标不聚焦,工作不到位;
  • 4、工作出错,互相推诿严重,第一时间把责任推脱到别人,企业负能量蔓延;
  • 5、员工工作状态懒散,工作内容不饱和,经常出现偷懒现象....等等管理问题!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我进行了分析: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骆总公司的问题就在于:

首先,对快速成长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经验;

其次,怎样让高工资发挥激励作用认识肤浅;

第三,激励手段简单且不配套、不系统。

我认为:惰怠就是一种最广泛、最有害的腐败,人人皆有可能为之,不要以为与己无关。置公司于死地的就是这种惰怠。

这里,我想说:传统的薪酬模式是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

传统薪酬结构设计: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工作量=产值+价值
  4. 缺乏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消极怠工。
  5. 物质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驱动力,传统薪酬绩效缺乏活力。

员工都是抱着打工者心态工作,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薪酬激励对企业经营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

1、虽然影响员工动力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情感、发展机会、责任、使命等,但毫无疑问的是,利益驱动的影响力还是占了主导的。我们经常说,员工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钱的问题解决了,人就没有大问题。

2、员工在企业工作,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收入(钱),二是发展(前)。这是人性使然。

3、企业要懂得分钱,钱就会越分越多。企业只会发钱,钱就会越发越少。

分钱与发钱有什么区别:分钱是根据员工的价值、贡献,通过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创造增值的结果和效果。发钱,则是根据员工的能力、表现、等级、经验、考勤、忠诚等,以月季年为单位给员工相对固定的回报。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好的薪酬方案应该怎样设计?

好的薪酬方案要具备激励性、增长性、公平性、规范性四个特性。前二者是价值的核心,后二者是设计的基础。但要实现四性必须完成以下四个转向:

  • 1.将刚性转向弹性;
  • 2.将定薪级转向定薪幅;
  • 3.将薪酬与绩效挂钩,转向薪酬与绩效融合;
  • 4.将以考核评估为导向,转向以价值管理为导向。

好的薪酬模式应该具有特点:

(1)凡与外部相比,相同价值的职位未得到相同工资的称为外部不公平,外部不公平易导致息工或离职;

(2)为了吸引、保留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需要具有外部竞争性;

(3)内部公理是指工资制度的道理;

(4)企业的薪酬成本是可控制的,有利于企业的成本节省,防止浪费;

(5)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是效率更高的表现。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推荐KSF增值加薪法——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

固定加薪是员工想要的,固定薪酬比例越高,安全感就越大。然而,给员工固定加薪的代价是,企业支出增加,利润减少,风险增大,毕竟谁也没有保证高固定薪酬的员工,一定做出高绩效。

为保证企业利益,将员工固定薪酬比例降低,把浮动部分薪酬提高,而浮动部分薪酬不设上限,让员工为自己的收入而做出更大的结果。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最适合企业核心管理人员的薪酬模式——KSF增值加薪法。

其激励性薪酬设计的具体操作:

  • 1、将岗位原工资分解到核心K指标上(K指标提取原则详见下文);
  • 2、每个K指标从数据分析找到平衡点(详见下文);
  • 3、每个指标超过平衡点即有奖励,低于平衡点即有压力;
  •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 5、从此,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
  • 6、从此,员工和企业利益是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

KSF模式在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常规原则问题!

1.正激励一定要比负激励多

没有员工喜欢惩罚,但是企业如果完全没有惩罚会让员工觉得犯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惩罚一定要有,并且控制在员工可接受范围之内,过度的惩罚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

2.要求不清晰、不明确,在实际运用中很难操作

要做到要求明晰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清楚岗位考核的关键因素,这个岗位要把他做好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情,指标明确了之后就要将这些事情做一个具体的罗列,按照重要程度决定每件事可以拿到的薪酬。只要其中有一项是模糊的,那么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

3.缺乏数据支撑

有些企业已经连续几年出现亏损,比如之前的利润只有3000万,但是老板几年想做到1亿,那这个目标的决定就是缺乏数据支撑的,员工觉得不可能实现,甚至老板心里也没底,那员工就不会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去拼搏。

4.忽视平衡点的重要价值

平衡点是用来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老板认可,员工亦能接受,这就是共赢的支点。有些老板为了企业更大的利益会将平衡点的设置偏向于企业一方,但是员工没法做到,即使被迫接受也对考核心存不满。

5.指标提取没有深度,跟企业经营目标的粘合度不高

例如,某区域经理的指标”销售额工资、毛利工资、区域储值卡余额、可控费用率、人才培养、重点工作达成、财务数据准确等。

这更多是一些过程性指标,挖掘的深度不够,对公司经营目标及利润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应该改为:营业额、成交率、客单价、新客户增长、库存周转、重点产品销量点比、毛利率等。

6.用绩效考核代替管理制度

有些老板认为,绩效设置好了,企业就不需要其他制度了,显然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万能和完美的,都需要其他管理制度去辅助,例如公司的例行会议,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制度等等,这些都是绩效考核制度无法替代的。

企业新病态:一个人在干活,三个人在监督,四个人在推卸责任!

  • 分享是一种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期待你的转发,谢谢!
  • 更多行业案例内容,欢迎关注“创新薪酬绩效落地”,持续分享更多干货!
  • 如您正面临企业识人用人、薪酬绩效以及合伙人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和我私信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