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强提议中国学生英语比例过高的意见

我支持郑强的意见。原因如下:

首先,从语言的根源上来讲,语言是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在某个地域里,语言占比体现的是使用这个语言的人群社会主流的整体能力。历史上,语言是跟随军事占领同步的,是跟随文化扩张同步的。西班牙人口不多,但是西班牙的舰队去了世界很多地方,把西班牙语带去了。法语和英语也是如此。非洲原来大部分是法国殖民地,所以非洲至今很多国家官方语言是法语。英国原来在全世界推行英语,包括对北美的殖民统治,结果英语现在成了世界影响很大的语言,甚至计算机语言与英语都有诸多关联。所以一个语言有多大的应用范围,跟这个语言背后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乃至人口数量和该语言人群在社会中的阶层分布都有根源性的关系。比如:如果美国精英阶层都是华人,美国的官方语言就肯定以汉语为主,英语排次要位置了。新加坡华人很多,但官方语言英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华人在新加坡的统治阶层占比太少。

其次,我们过分关注英语,是因为我们很多科技和文化受英语国家影响太大,结果导致会英语成了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了。客观上放大了英语的重要性,非理性地提高了英语的社会地位。我们现在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不是单纯对英语地区开放。开放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引进和吸收科技成果。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推捧英语,甚至在教育体制里,强制推捧英语。比如高考,如果我致力于研究国学的,你让我学英语干什么用?如果我学音乐的,我觉得学德语更好些,因为奥地利官方语言是德语。我如果是做生意的,我觉得我去哪个国家做生意我就学哪种语言,法语、希伯来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韩语等等,凭什么就非得学英语呢?我找一个法国对象,我们每天用英语聊天,这不诡异吗?万一我只找到一个会英语的意大利人给我当翻译,我对象只找到一个会英语的西班牙人当翻译,我觉得最后可能是我跟西班牙人结婚,她跟意大利人跑了。而我们每天聊天的时候都是在打麻将。

第三,学习一种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这种语言去思考和表达。强迫我从小就学英语,这就是说从小我就被迫用英语国家的思维去想事情,去表达我的意见。我们是在全国范围的成体系的培养华侨吗?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感受那个语言背后的文化。如果极端一点说,就是文化殖民。我们如此过度的强调英语,而不是看实际使用,是不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呢?我很少见到国学的补课班,遍地是英语补课班。就拿计算机语言来说,我至今没看到有人用汉语写代码的,也没看见用汉语编程的。如果我们的设备都是汉语编码的,外国间谍想解码估计得先考个中文博士吧?直接玩死美国网络部队。而且我们就应当搞汉语的代码,因为汉语表达的意思更精准,组合更丰富,更方便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