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離別不斷成長的過程

請不要為了那頁已消逝的時光而惆悵,如果這就是成長,那麼就讓我們安之若素。

——林海音


如果對一個作者的地域定位進行分類來說,她屬於臺灣女作家;如果對她創作的作品進行獲獎與否的分類來說,其書作又太過於暗淡,失了很多獎盃的金色光澤。

但如果單從作品所能表達出的情感以及給予讀者的啟迪來說,此作所能達到的高度又是同類作品金字塔的頂層。正如導演吳貽弓所說:小說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小說還以其樸素,簡單引得眾人能夠接受這本書。

它集萬千相思,萬千離愁,萬千成長於一身。你有印象了麼?它就是《城南舊事》,作者當然便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了。

《城南舊事》

特殊的生活履歷和多元的文化身份,註定了林海音會成為文壇史上相對獨特的存在。《城南舊事》便是在多元文化交織滲透下誕生的。

《城南舊事》由五部分小故事構成,全文都以小英子的視角為觀察點,描述了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同時,也寫出了小英子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心智變化和情感變化,通過時間遞進的形式,述說了英子的情感成長過程。

臺灣女作家——林海音

下面我就從成長的角度來解讀一下,我心中的《城南舊事》。

一、友誼中反抗,友誼中成長

成長是一個人最早也是必須接受的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會從小長到大,從稚嫩長到成熟。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人,會有喜歡的人也會有厭煩的人。不論喜歡與否,這都只是一個過程。喜歡的人自然會短暫停在身邊,稱之為朋友;厭煩的人只會成為匆匆過客,稱之為路人。

朋友是我們成長路上最先接觸到的一些人,他們貫穿人生始末,發展為一種獨有的情感——友誼。小英子的友誼要從一個“瘋女人”秀貞開始。

秀貞和英子

因為一些情感上的變故,秀貞變得精神失常。外人對待她的策略就是遠離和厭煩,只有英子不顧外人的眼光,依舊把她當做朋友和她來往,儘管和秀貞年齡懸殊,生活環境不一樣,但是英子卻一點也不在乎這中間的隔閡;當秀貞津津樂道那些感情上零亂破碎的記憶時,英子卻也能體驗其中的悲痛與思念;當秀貞斷斷續續,沒頭沒尾地講述自己與女兒失散而帶來無盡的懷念時,英子也因此而落淚難過,彷彿小桂子就是自己的女兒一樣,也有了和秀貞一樣的心酸之情。

這便是英子的第一次成長。在友誼中成長讓英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開始進行反抗,象徵著英子正在通過孩童的純真和友誼來反抗被成人思想束縛住的環境。英子正在試著衝破、逃離已有的環境,她不想總是依偎在父母身邊看世界,她也想通過自己的觸感來接觸新的生活。

秀貞

和秀貞的友誼,雖然最後以相互離開為結局,但同時英子也真正的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懂得了反抗後的世界與之前有著本質的區別。同時,在友誼中的成長也真正奠定了以後英子所要走的路。

二、創傷中悲痛,創傷中成長

童年是純淨的、聖潔的,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年華,是整個人生髮展的溫床。陽光,雨露,歡笑,這些童年的代名詞,讓一個人成長,讓心靈得到慰藉。

但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並不總是有著美好的記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悲傷與痛苦,經歷一些荊棘坎坷,承受一些本不應該童年承受的痛苦。

英子和“大朋友”小偷

在英子成長的道路上,她偶然結識了一個大朋友。他和英子相識、交談,但英子連基本的分辨一個人的好壞都是模糊不清的:他整天蹲在草叢中,從來都是揹著一些人做一些事情,由此他應該是一個壞人。小偷和英子不能自如的對話,只能自言自語,因為如今的英子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成年的話語和外面的世界。只是他整天躲在這裡,讓英子的內心產生了些許的懷疑:他好像在偷東西。因為只有做了一些壞事之後,一個人才能變得如此緊張,這種緊張是源自於內心。所以當小偷被抓的時候,英子能夠感受到小偷內心的無奈情感,也是因為這種情感將英子引入了另一個成長的世界。

這便是英子的第二次成長,就像羅曼羅蘭說的: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東西,因為在每個創傷上面都標誌著前進的一步。在和小偷的接觸中,讓英子真正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與艱辛,體會到了現實的複雜與多樣。同時,也讓英子擺脫了孩童時代的思想,體會到了成長之後的無奈與無助。

三、獨自漂泊,獨自成長

前兩次成長都是英子在苦難中的成長,不經歷風雨,不會見到彩虹。正是在和秀貞以及小偷的相識與相知的過程中,英子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擺脫了童年之後的人的生活狀態與生活環境。

成長是美好的,它包含著豐富潛能的實現,但是對於一個女孩來講,成長又是殘酷的。要想獲得和別人一樣的生活與權利,只有自己摸爬滾打才能真正的成長為獨立的人。

英子和宋媽等人

以前英子只是一個依偎在父母和宋媽身邊的小女孩,懵懂無知,無所事事,無憂無慮。只是隨著成長,英子接觸到了秀貞和大朋友小偷等大孩子,這讓英子幼小的心靈第一次產生了逃脫的跡象,也正是有了他們出現在英子的童年,才使得英子能夠更快的成長。

只不過這種成長依舊是依戀型成長,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獨立。時間荏苒,秀貞離開了幼小的英子,小偷也被抓進了監牢,這讓英子懂得了朋友的到來只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上一堂成長的課。這之後的英子彷彿逐漸窺到了成年人的生活,開始慢慢懂得了成年人也有著屬於他們的痛苦。

而當英子真正經歷了宋媽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以及自己父親的離世以後,死亡出現在了英子的心智中。而要說的第三種成長,應該說是死亡給英子繼續上了一堂成長課。

英子與父母

就像女作家張小嫻說的那樣:不年輕了,我們會說年輕真好;看到死亡,會說活著真好。當一個人有了失意傷心的情感之後,只會覺得這世間的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變得不再值得。生與死是一種事物的矛盾點,同時也是一種事物的必然點,慢慢的都會老去,慢慢的一切都會滄海桑田。最後留下的都只是一些殘破的記憶和一些殘存的情感而已。

看到了死亡會覺得活著真好,看到了死亡感覺時光過得很快,生活不在平常。所以,當英子真正感受到了死亡也在身邊以後,英子的心智發生了翻天的變化,從以前的懵懂發展為獨立,從試著逃離固有環境到現在獨自彷徨。

結語

成長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只有成長之後,世界上的一些事項才真正的會走進我們的眼前。英子從懵懂到成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個人情感也在發生著不同變化。所有的人和物的出現都是有意義的,在這紛繁的世界中,有些路總歸要一個人走,即使旅途遙遠,即使風雨交加,也要一個人默默前行

成長不過是一場接一次的送別

山河遼闊,海天無涯,有些人出現在你生命裡的意義就是想要改變你的情感,影響你的成長之路,讓你更好的喜歡一些人和物,是好是壞,都是他們出現在你生命裡的意義,讓一個人成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