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君本色初显,坐拥天下,也以天下为己任

导语: 昨晚上线的《清平乐》3-4集,仁宗皇帝成年开始独自处理政事,民间开始广有官家仁政的美名,与太后之间的矛盾基本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连小青梅来送吃的,皇帝都疑心是太后派来的,母子之间不过是粉饰太平、隐忍不发。


疑心病上身



一、仁君本色


皇帝步步紧逼


第3集开头继续官家与韩琦关于坊市制度的辩论,官家步步紧逼,韩琦节节溃败最终说出梁家家破人亡的真相,果然是因为官家少年时候一时兴起用药材腌渍果子,导致了坊间的果子和药材价格飞升(堪称大宋带货一哥)。


韩琦的初心


梁生无钱买药,也没有钱买果子继续营生,以至家破人亡。也是因此,才导致了梁怀吉入宫侍奉公主赵徽柔并最终成为公主婚姻失败的引线。后面剧情中也有提到梁家的大儿子梁元生在酒店里打杂。


梁家家破人亡


官家得知真相,为自己因一时私欲害得百姓家破人亡而罪己自省,但他还不知道他已经为还未出生的女儿埋下了悲剧的种子,真可以说是天道轮回、有因有果。



从这里开始,仁宗皇帝真正体会到天子乃万民表率,对他来说一时的私欲放纵,却可能影响百姓生死。“汝生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因此他严于律己,连半夜饿了想吃羊肉都默默憋着以免大动干戈,为后期贵妃多次被贬斥埋下伏笔。


仁君本色



二、矛盾升级,不断交锋


太后与仁宗皇帝之间的你来我往是这两集的主线,官家成年,可是太后依然不肯放权,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春末夏初,赶上天旱,两个月都不下雨,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不过是一种天气现象,但对于古代人来说,这可能是天罚,是上天在示警。


官家因此将自己的膳食减至每日一餐,到开宝寺敬天祈雨,并安排了一系列措施防疫救灾,在民间广有贤名。而后回宫看望生病的太后这场戏,母子之间的对话可以说是步步机锋。



太后夸赞管家如今已经有仁君风范,运筹帷幄,竟然赶在她之前安排了救灾事宜而且没有事先通报,是在敲打;



官家回答,朝政都是朝臣在安排,并不是他的功劳,是在隐忍不发,不想引得太后忌惮;



太后询问官家自省有没有省出什么名堂,官家回答举头三尺有神明,也就是在告诉太后,人在做天在看,借以警告太后不要生出像武后一样的心思。



太后借旱灾、虫灾之名在朝堂上罪己,称是因为自己对政事有所松懈,才引来了上天示警,官家仍旧年幼,因此她不得松懈,暗示自己要独掌大权,此时的太后对权力是有非分之想的。



朝臣此时感觉到太后生出的野心,于是宰相王曾出面,把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在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做“阴阳不和,责在宰相”,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了天灾人祸,宰相是应该要引咎辞职的。因此王曾说“五征不叙,旸雨失衡,乃辅臣无状”,想要借机请辞。



仁宗皇帝用“朕亦昼夜反复自省”打断,说到朝臣没有做错,朝政按照前朝旧例有条不紊,自己也对太后非常孝顺,那么错在哪里呢?



错在太后执意掌权,不肯撤帘还政。随后警告朝臣,天子才是大宋的主人,而不是太后。这一番交锋,恩威并施,君臣合力共答天戒,太后只能勉强说一句“甚好”。



从这里开始,仁宗皇帝组建起了自己的领导班子,晏殊调回中枢,吕夷简为相,新人如王尧臣、韩琦等进入朝堂,新科取士又有冒头的年轻状元王拱辰和才名远扬的欧阳修,太后已经不能奈何得了官家了。



而第四集的最后,顺容李氏病危,太后以元旦大朝会不得失仪压制,官家连看母亲最后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与太后的矛盾必然会在后期的剧情中有一次大的爆发。这里表扬王凯的演技,朝会上想起母亲,眼眶泛红眼含热泪,看得我也鼻子有点酸。


眼眶泛红,眼含热泪



三、多条支线并进,剧情走上正轨

一条线是我们的女主角曹丹姝逐渐长大了,她的第一个出嫁对象是李植,是从小定下的娃娃亲。她不喜欢这个夫婿,更喜欢女扮男装到书院听范仲淹讲学。这里有一个态度的变化,女主角一开始听说官家罪己自罚,她觉得是在做表面文章,后来却真心信服,以至于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考取功名为官家效力。


曹丹姝


曹丹姝的母亲也说,小的时候她非常希望母亲能帮她取消这门婚事;可是长大后的她,学了礼仪诗书,知道了救命之恩是必须要报答的,因此心甘情愿嫁给李植,即便她知道这个夫婿一心修仙不务正业。这也为后期曹丹姝进宫,成为了母仪天下、百官满意的皇后埋下伏笔。


另一条线是北宋著名文学大家欧阳修上线,欧阳修在这里与王拱辰有一个小的矛盾。欧阳修自觉发挥良好,似乎已经是内定的状元郎了,就买了一身大红色的状元袍,结果被王拱辰抢去穿了,说是要沾沾喜气。结果殿试之后,王拱辰真的中了状元,但欧阳修却只得了个第十四名。从此欧阳修与王拱辰,虽然说不上不共戴天,但是也始终不对盘,在朝政上也多有分歧。


他带着全文背诵走来了


但欧阳修不知道的是,十四名这个结果,其实是仁宗皇帝在保护他。


实际上晏殊和仁宗都对欧阳修青睐有加,但是太后一方面顾忌皇帝开科选士选出来的都是自己人,另一方面又不喜欢欧阳修写的那些轻浮的词。仁宗皇帝知道后,主动把欧阳修安排到第十四名,不高不低恰恰好,否则按照太后的意思,恐怕只能名落孙山。


看得出来成年后的仁宗,对朝政的把握游刃有余,已经能够做到事事想在前面,压制太后党同时也不露破绽。


成年仁宗


看到这里,太后年迈多病,仁宗亲政的关头即将到来,又有李顺容的病逝做导火索,这对母子之间的交锋很快就要到最激烈的时候了。


太后刘娥


以上个人观点,最终解释权归川云上,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