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学生盲目跟风报“补习班”,建议孩子报“兴趣班”促进其成长

你家孩子报班了没有,这大概是每年开学季父母们交流最为广阔的话题了。

为什么家长总是热衷于报各种"补习班"呢?

怕孩子落下课程,家长对孩子们是各种的担心,总害怕孩子在学校里学不好,一步落下,步步落后,于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业能够留不下遗憾,也为了让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放下,"补习班"就成了,各位家长的"保心丸"

家长各种的不满足,孩子学的好,想要让其更好。有些学生在学校里表现非常优秀,而且每次成绩都不下九十分,甚至长期位居第一或第二名,可是家长把成人的能力值提前预估给了孩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神童。于是,"补习班"成为了某一群家长的"造梦工厂"。


家长看见别人都报了,各种的心理作崇,也跟着报一个,总觉得这么多人报,肯定不会错,盲目跟风,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报补习班"。

还有一种家长,家庭教育能力跟不上,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又不好,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指望着报个"补习班",把希望寄托出去,自己应尽的责任,也算是有个交代了。与不定那天还真给迎头赶上了呢,也算是用钱来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补习班和兴趣班有什么差别?

什么是"补习班","补习班"就是针对对已有知识没有掌握完全而开设的"补救班"。一般情况下,就是在学校里有一门或者两们,甚至更多的科目,考试成绩不理想,然后才参加的一类补充学习的班级。另一种情况便是对学校里学习科目的一个延伸,比如奥数,比如某一类型的提高班,或者是培优班。

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自我兴趣开设的兴趣特长班。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家长都不太喜欢给孩子报,毕竟在家长这方面来看,脚踩两只船,一般情况下翻船的机率是比较大的。比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特长,还有就是奥数,AI智能的编程等一些技术性门类比较强的系质提高课。因为与学校考核的标准衔接不是太紧密,所以上的效果并不明显,也不能一下子评价出兴趣班的优势和特点,

两者其实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而开设的,但是补习班只是一个应试教育催生下的高强度的文化课学习而已,对学生整体的素质提升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对于成绩的提高有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提高。而兴趣班,顺应了孩子自身的喜好程度,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动力更强,所以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持久,但是效果一般不太明显,而且素质这些内涵的东西,并不是很直观的。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长久且不言而喻的好处!


父母报班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或者有一技傍身,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途,有所大的发展。

针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什么定理来执行,恰恰需要结合教育实际来进行选择,有的孩子适合去补习班,有的孩子则适合去兴趣班。

孩子的现状大概有几种情况需要去考虑


第一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一部分孩子,不管是因为什么因,或者是接受能力慢,或者是在学校里自律能力不强……他们总是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节奏,成绩很差。

第二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平平,也没有什么突出表现。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多,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其实这种孩子只要选择得当,方向正确,在以后还是很有可能有所成就的。

第三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表现出各种的天赋。这一部分孩子不管是什么因素,他们总是在他们这一批学生当中,属于那些上帝的宠儿,因此,如果方向正确话,及有可能在以后表现的非常突出。

当然不管是那类的孩子,我们每个做家长的都在不停地寻打着突破的机会,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以及家庭。


基础教育正是在给孩子打好基础的时候,而且通过对那些成功人士的调查研究,凡事在小时候有一个扎势的基础,和从小奠定的一些思维习惯和性格养成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人都表现出"童子功"的神奇魅力,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于在这条"跑道"上能否成为人生赢家,就在于从小所接触和学习和被教育的程度了。

那么在学校同等教育条件下,我们如何做到拉开距离的那一步呢。许多父母要做的就是加大投入,寻找更优质的师资,进行课外的辅导与培训,那就是"补习班"和"兴趣班"。

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本人强力反对报各种"补习班",却赞成家长给孩子报一到两个"兴趣班"。

上述三种学生的情况,如果再去报"补习班"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一个人在学校里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厌学的心理,那么我们还企图在课外的补习班中找到那种动力吗?可以说不可能,如果再去报补习班,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更加厌恶。

然而如果能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顺应地给孩子去报一个"兴趣班"不敢说一定能扭转乾坤,也会很受益。

杨振宁曾在清华附小说过:"一个小孩子对某个东西喜欢的话,常常代表他对那个方向有一定的才干,如果对这个才干多一些培养,多浇一些水,就有可能将来开花结果"。其话的内涵在于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摒弃浮躁的功利之心,要静下心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摸清孩子的潜质和爱好,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孩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而且兴趣与学校教育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一个兴趣,比如说绘画,如果是学中国画的话,他不光是要学技法的,孩子还会接触很多有关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如果他真的喜欢从事此事,当然对这样的知识并不排斥,而是乐此不疲的,所以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是一个有着促进的意义和作用

从心态上来说,如果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一个情结,有了一个良好的情操,那么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近些年来曾对小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好处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相反,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差。

报"兴趣班"的目的就是要迂回的对孩子进行一个兴趣的培养,让其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小孩子上兴趣班,可以让自己的兴趣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得兴趣成为自己的一项长处,这样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特长,让孩子可以获得强大的自信;而且上"兴趣班"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孩子如何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拥有自己广阔的舞台,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人前能够很好的展示自己,可以让孩子胆量更大一些;还可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音乐班可以使得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美术班可以让孩子制作出美丽的图画;体育班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更加健康。


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兴趣班正是基于对孩子应试教育的补充。我的情况就是农村出来的,为了鲤鱼跃龙门,我不停地在学习文化课,父母并未接收过高等教育,家境较差。兴趣班,奥赛班通通的没有,所以,我自己平时也没多大的爱好,想去玩,可是一窍不通,那种印在骨子里头深深的无趣感,和对生活的"穷酸寡寒"感,何来艺术而言,美好的生活不就是自己骨子里流趟出来的人文素质吗?


报"兴趣班"也可是是为孩子做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吧"。许多父母都喊天怨地,说人生很累,那个人的人生不累呀,这和创业是一样的,前提是你必须要做到合理安排,做出很好的选择,最近流行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我们没有办法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话,因为学习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考虑,付出等于回报,已经成了一个伪命题了,所以我们谁也保不准能进入一个很好的院校去学习很好的准业,提前给孩子培养一个一技之长,岂不是给了孩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法宝了么。

举个例子,现在短视频自媒体这么发达,那些才艺主播的收入并不低,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考的是他自己的一技之长,况且,不管在会时候,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比如家喻户晓的齐白石,不也是一个仅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成了一个大艺术家吗?


齐白石是个专门给墙上做画的工匠,经过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不懈坚持努力,而成为了一生不但不为生活发愁,而且在艺术领域声名远播的大艺术家.

然而,补习班里毁掉的孩子却不止一个,因为"补习班"相反的会泯灭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没了学习兴趣,再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不就说过:任何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吗?

总之,本人强烈反对,给孩子报"补习班",应让孩子顺应自己的天性,报一个或两个"兴趣班"这才是非常好的选择,既能从侧面解决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又能提高孩子素养,培养 孩子一技之长,何乐而不为呢。

亲爱的读者,我是无道贯西风,有着十五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语文老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如有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