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一群“爱”的“搬运工”

“红衣服,绿裤子,穿在身上好安逸!工作队,不怕累,跑来给我送棉被!”近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红阳村一首群众自编的顺口溜被广泛流传。

目前的红阳村,鲜艳的桃花争相绽放,溪边的柳枝吐露出嫩绿的新芽儿,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连日来,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扛着红棉被,提着花枕头,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为贫困群众送去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棉被等。他们是红阳村驻村扶贫队员和村组干部。

朋友圈里倡议“献爱心”

“各位朋友:近日入户走访,发现少数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衣服、棉被陈旧,需要更换新的,希望大家鼎力支持,新旧物品均可,有意向的朋友请联系红阳村驻村工作队……”3月17日,一则物品捐赠倡议书,在红阳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温劲豪的微信朋友圈发出。

2016年,红阳村被纳入贫困村,现已实现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温劲豪说,目前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均已得到解决,驻村工作队开展衣物捐赠活动,主要是让贫困群众在现有的基础上“提档升级”。

在朋友圈里发出的倡议,很快得到了朋友、同学和同事们的积极响应。

“我可以捐钱吗?你们帮忙买几件衣服送到老年人家中,我想尽一份心意。如果不方便,我自己找车送到村上来也可以。”三益乡大堡村贫困户岳凤琼(温劲豪在三益乡大堡村驻村扶贫时帮扶的贫困户)得知消息后,通过微信联系温劲豪,主动要求捐款捐物。岳凤琼说:“以前自己家庭困难的时候,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家5口人才摆脱了贫困,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朋友圈物品捐赠倡议的信息被很多爱心人士看到后,大家纷纷接力转发,要求捐款、捐物的电话连续不断……

各方捐助“汇爱心”

3月26日晚,一条到临溪镇清河雅居取快递的短信出现在温劲豪的手机中。“最近自己根本没有在网上购物,怎么会有快递件?平时自己取快递的地址也不会是临溪镇呀?”第二日一大早,温劲豪带着诸多疑问前往临溪场镇取快递件。在报上领取单号后,一个从广东省东莞市邮寄过来的纸箱出现在他眼前,邮寄人落款“星星”。

回到红阳村便民服务中心,温劲豪打开包裹,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想。这是一位远在广东省的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三件床单、两件被套和几件小孩子穿的衣服。“远在他乡的陌生朋友化名为‘星星’,寓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能大力相助,我们怎能不再加把劲儿,把事情做得更好呢?”温劲豪对驻村队员们说。

“喂,小温吗?我这里有些床单、棉絮和衣服,你周末过来取一下。我家就在县城新苗幼儿园旁边。”年过半百的老谭丧偶多年,长期在外做工程的他偶然间登录妻子留下的微信班级群,看到群里转发的物品捐赠倡议信息,他立即拨打了温劲豪的电话。

“我刚到路口,老远就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跛着脚、扛着鼓鼓的两个编织口袋,抬头看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看到我,他热情地喊着我的名字,在那一瞬间,我感到鼻子一酸。”温劲豪说。

“您是?”“我叫老谭,是我给你打的电话,你快把后备箱打开,把衣服装进去吧!”老谭拍着温劲豪的肩膀认真地说:“兄弟,你们驻村扶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东西不够我可以再来想办法。我支持你们!”

“喂,老同学,我家有被套、枕头和女儿穿的衣服,都收拾好了,你过来拿一下。”

……

同学、朋友、同事、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爱心人士,通过各种途径陆续送来衣物,温劲豪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大家亲切的话语、有力的支持、温暖的鼓励,让他感到很幸福。

走家串户集体“搬运爱心”

“这件大衣适合刘廷安穿,红色的花毛衣,很适合他家怀孕的儿媳穿。”“这床羽绒被是当前最好的,考虑下送给谁?”……各方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把本就不大的村委会会议室摆放得满满当当,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分类整理。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明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开心地说:“这花花绿绿的铺盖、衣服,好像农村人家要嫁女儿的情景哟!”

“妈妈,这新衣好漂亮,我喜欢!”在红阳村茶园组,五岁的陈蕊萱翻看着扶贫队员们送来的新衣服,兴奋地对妈妈说。

“花枕头,红铺盖,铺在床上真好看!”建档立卡贫困户谭祥寿看着扶贫队员们帮他铺好的床上四件套,笑呵呵地对老伴说:“你看,像不像我们几十年前结婚的样子?”满脸皱纹的老伴咧着嘴角笑着回应:“像,真像!”

“驻村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当成亲人一般善待,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温劲豪说。

扛着新棉被,抱着花枕头,三五名扶贫队员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哼着欢快的小曲儿,迎着春日的晨光,为贫困群众带去了温暖、带去了快乐,这无疑成为了红阳村入春以来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截至目前,红阳村驻村工作队累计收到棉被20床,床单、被套30套,衣服、裤子100余件。

(作者单位: 石柱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