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这个坑千万别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选择大于努力”成了一句很流行的话。理由是:“如果方向选错了,越努力,你离终点越远。”

有教人成功的“导师”在挥斥方猷口若悬河:

你再努力,你有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努力吗?如果你在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阿里一上市,你就是亿万富翁。童文红从初进阿里时的前台小妹,一路做到阿里副总裁,现在身家过亿......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胶卷......那些曾经声名赫赫的企业,在关键的时刻作错了选择......

类似的流行鸡汤还有不少,比如:

一次正确的选择,大于百倍的努力。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

咋看起来,说得很对啊,没毛病。

然而,这就是一个大坑。

1、努力不够,有些选择你没得选。

“选择大于努力”,说这句话是要有 资格 的。

上个月刚刚高考结束,千万考生如果有得选,谁不想选个清华北大复旦之类的名校?

但没办法,大多数人就是没有资格作出这样的选择。—— 谁让自己没有努力学习呢。

资格来自于什么?

不外乎两点:家族背景和个人努力积累下来的资源与能力。

家族背景这个没得选(即便如此,那也是源于父祖辈的努力)。况且,即使有人像聪哥一样有个富豪的老爸,如果没有他个人的努力,那也不过是个混吃等死的败家子,成不了娱乐圈纪检委书记和王校长。

对大多数来说,要取得“选择资格”还是个人努力比较靠谱。

2、努力不够,作不了好的选择。

要做一个“好的选择”,你需要具备作出一个“好选择”的“作正确选择的能力”。

而这种“作正确选择的能力”是怎么来的?

是你之前努力地:在尝试中验证,在错误中提炼,在打击中反思,在困境中突破,在置疑与谩骂中前行......它本身就是你努力之后的果实。

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这个选择现在看来很好,而且当时进入阿里公司的条件也并不高。

“早知道”谁都会说,然而在当时要做出这个选择很不容易。没有多少人具有象蔡崇信那样,能够放弃580万年薪,加入月薪500的一家初创公司。

蔡崇信不是穿越客,他作出这个选择,依托的是他多年努力修行出来的远见卓识的眼光和智慧。

如果说“选择大于努力”这个说法有积极意义的话,那就是:你应该努力地修炼出自己“作正确选择的能力”。

3、努力不够,选择对了你也干不成。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是,你站对了风口,也飞起来了。然后呢,等着掉下来摔死?

好的战略固然重要,更重要是后续的有效执行、纠偏、坚守。

看着别人选对了方向,好像随随便便就成功,那是你不知道别人在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学习,经历了多少次的崩溃和重建,在多少次怀疑之后的坚定,想过多少次放弃之后的咬牙坚持。

人固然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作正确选择的能力”会帮助你看到希望,然而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

一开始在同一跑道上的人,很多就是因为“作正确选择的能力”和“努力”不足而最终失败。有的甚至是在黎明前的最后一秒黯然放弃。

结语

所以你看,努力不足,你没得选,选了也选不对,选对了也干不成。即使是成了,估计也久不了。

选择的重要性当然勿用置疑地极其重要,但必须要对下面三点有清醒的认识:

1、你必须要具有经过努力积累下来的“作选择的资格”;

2、你必须要具有经过努力积累下来的“作正确选择的能力”;

3、作出一个好选择后,你更需要“努力前行、纠偏、坚守”。

天道酬勤!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