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柠 中石大:“遮羞布”变成“红盖头”——东营乡村·厕所革命

光东村中有95%以上的村民是朝鲜人,我们看到了朝鲜族特色的民居,仿古的围墙、木质的台阶、精巧的凉亭,掩映在美丽的金达莱花里,犹如世外桃源。朝鲜族的人们本身就具有极好的卫生观念,街道、广场、院落中都一尘不染,可他们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一马当先,走在了全国“厕所革命”的前列。文明不该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厕所是一项民生难点,也体现着文明进步的尺度。

“听说村里来了一群大学生,还是来看厕所的?”

小豌豆的入村第一天

东营,一座石油流进血脉的城市,行进在平坦的乡路上,绿树掩映,灰墙红瓦,看千亩良田,时值7月,玉米长得快比人高了,昨夜风雨,满眼的苇荡荷塘绿的干净,透过林木交错之间看过去,抽油机和输油管道星散在广阔的平原上,与田地,村房,绿草,蓝天和谐的融入在一起,原来工业和人居也可以融合的如此自然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路看过来,乡村比想象的更加干净整洁,途径集市,吆喝卖货的也显得蛮热闹。

今天去了大三合村和小高村,按照计划先是前往村委会了解整体情况,然后入户进行访谈和问卷发放,“大暑”节气刚过,街上行人稀少,问卷也只能是入户发放了,挑着院里没有狗的进,虽然最近的疫苗是假的,但是狗是真的狗啊。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山东大地上的老乡十分热情,不过谈到填问卷就稍微有些抵触,不愿配合,后来跟大家讲清楚流程很简单,我们问他们回答就好,并且让当地村民带领我们去其他农户,有了信任,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工作就更好开展了。虽然做了模拟访谈,但是现场还是发现因为方言问题,文化背景差异,具体问题的提问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地观察发现,新改的厕所更卫生了,访谈间,村民对于改厕的满意也是自然流露,政府出钱,味道小了,蚊虫少了,还存在的问题在于冬天气候原因导致冲水装置受影响和后续抽厕问题。作为记录员,领着相机和三脚架满村跑的过程中,拍了一些逆光的照片,后期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村里为数不多的小朋友们倒是对我这个东奔西跑的叔叔挺感兴趣,的确,城市化的巨大吸力让村里的青年们都外出发展了,村里见到的都是大爷大娘,偶尔经过一个孩子,稍微显得有些荒凉。

我们希望以厕所为一个窗口,去探索当今农村的发展现状,对于我自己而言,最主要的感悟是在村委会听书记给我们介绍概况的时候提到了土地流转后对于有机肥需求的减少。印象最深的是有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上厕所不习惯旱厕,家里的老人为此进行厕所改造。这些都是之前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不去实地调研轻易想不到的问题。

另外就是冬天的冲水和抽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村民反应问题,村里也在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村民对于现行厕改发自内心的满意,老人们竖着大拇指说国家政策好,这些都令我们很开心。

(文稿及图片均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豌豆实践”调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