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魏洲叫彭昱畅鹅子:你是否记得,在大学叫过“鹅子”的这群人

男生间,有一种友谊就是想互为对方的爸爸。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学校同学里开始流行“叫爸爸”或者“儿子”。而且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

这莫名的父子关系,开始蔓延在学校球场、宿舍、饭堂......

老一辈的人可能不懂啊,这个称号,代表着一些难以回去的美好青春。

宿舍里帮忙,不要谢谢,叫声“爸爸”就好

“老何,出去吃饭,帮我打个包,饭卡给你。”

“叫声爸爸,我就帮你。”

“爸爸”

“乖!鹅子等着,爸爸给你带饭。”

不用上课的日子里,在计算机学院的,男生宿舍里,这样的对话,我们总会伴随着出门响起。

我们舍友之间很少说谢谢,“叫爸爸”这个形式,仿佛就是这群鹅子们默认的道谢。

很幼稚,可是我们对此心知肚明。

所谓专业选得好,天天像高考。计算机的课程,在我的大学,加上上机课,大一大二都是满课的状态的。

这个宿舍谁出门,谁带饭,谁是爸爸的传统,基本是我大学里,很温馨的宿舍记忆了。

一起打球,玩游戏,要抱大神的腿,组个队,先叫爸爸

“辉哥,吃鸡带带我?”

“锋哥,打球带带我?”

“成,叫爸爸。”

“爸爸。”

“儿子,出来打球啦?”

“来啦。”

在这些事情上,谁菜谁怂,基本是生存的原则。

大学里,输了就认,不服气就单挑。其实业余的生活,没有太过惊心动魄的。可是就是这样小小的游戏的胜利,球赛的胜利,就能让我们很满足。

那时候很快乐,因为我们的世界很小,容易满足。

重要的是,这群在大学一起生活的儿子,还是单纯的可以的。没有过多利益纠缠,玩的很疯。

毕业后,除了之前那群人,再也没有叫过其他人“爸爸”了

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

开始一个人租房,没有人出门会问你,去哪。然后贱兮兮的“叫爸爸”,求带饭。

开始对于,“生活是一个人的孤独”,这样的句子就开始觉得很有道理。

开始路过球场,就开始想念。真的开始去打球,又觉得怎么都不对劲。

打开英雄联盟,2局后,就开始觉得好无聊了。

生活变得复杂的同时,快乐也变得复杂起来。朋友圈里,这群儿子的消息,也越来越少,难得心血来潮,要找个人,翻出微信号,也不知道说什么,然后还是没说。

老者谈起青春是一脸的幸福回忆,少者谈起青春是一脸向往的憧憬,而我们活在青春里总是懵懵懂懂的过着。

又要到年底了,希望有机会和这群“儿子”,再聚聚。

不,不是希望有机会,而是要创造个机会。

那些年里,互为爸爸的年轻人,其实还是很幼稚的。

如果可以,我们再来见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