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心灵“感冒”: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照顾好我的猫,别把它抛弃了,对它好点!”

​11月17日晚11点左右,石家庄13岁的女孩乐乐留下了这样一封三行字遗书,吞下了96粒晕车药以及16粒头孢。

而这距离她被确诊重度抑郁症仅仅过了一个月。

11月17日是个阳光很好的周末,第二天乐乐就要回学校上课了,在这之前她因为看病已经两周没有去学校了。

中午,她告诉妈妈想要吃炸鸡并买了很多鸡胸肉和面包糠回来让妈妈做,乐乐爸爸还笑女儿嘴馋。

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乐乐爸爸喊女儿起床上学,却一直没人回应。打开灯,乐乐正躺在地上,嘴角还有残留的药渣。

“我这才明白,她买了那么多鸡肉可能是想在自杀前用完自己的零用钱。”当记者见到乐乐爸爸时,他正蹲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

乐乐的父母都不敢回家,家里到处都是女儿的影子,那个曾经活泼爱笑,常常逗乐家人的女儿,如今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好几天了。

“女儿自杀后,我一直想不通,她这么小,怎么会吞下那么多苦涩的药选择自杀。”

在乐乐爸爸的记忆里,乐乐一直很开朗,甚至常常开玩笑叫他“辉哥”。今年升了初一后,乐乐渐渐变得内向,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重点班的压力使得她基本上每天写作业到半夜,早上六点又要起床,所以爸爸认为女儿的状态不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很正常。

随着状态越来越差,乐乐的父母带她到心理科看病,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乐乐住院治疗了一周后,情绪似乎好了很多,父母便给她办理了出院。

“一周已经耽误了很多课了!”乐乐爸爸回忆道,“所以当她突然问我,假如初中退学,以后还有出路吗,我直接了当地告诉她,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初中不上完更没出路。

因为看出了乐乐不想上学,怕她耽误学习,乐乐爸爸忽略了乐乐这次的求助。

事实上,在确诊抑郁症后的一个多月里,乐乐发了40条微博,写下了自己的痛苦以及自杀念头。


据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统计,近五年来,他们门诊每年接待的未成年人次增长近七倍,最小的抑郁症患者是一个11岁小女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总患病人数约为3.22亿,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4.2%,保守估计中国抑郁症患病人群目前已超过5800万。

而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症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车祸。

随着人数逐年增多,人们逐步开始重视抑郁症,但依旧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很少有人会将抑郁症与未成年人连在一起。

事实证明,很多成年抑郁症患者在青少年时期都有程度不一的抑郁倾向。

而这些在未成年时期形成的伤痛,未得到正确的救治,在成年后反而被更加严重地反映出来。

大多抑郁症患者因为本身的“病耻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所以常常会极力掩饰,努力让自己表现正常,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及时被身边的人发现。

但很多孩子因为自制力低于成年人,尽管掩饰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会向家人求助,

可怕的是,家人常常会认为孩子“太过矫情”、“胡思乱想”、“就是想偷懒”、“青春期正常表现”等等来忽视孩子的求助。

“要是真有后悔药就好了,在女儿高中时自残的时候我一定直接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而不是认为转学就能解决问题。”

——一位23岁因抑郁症自杀的女孩的母亲

心理学家表示,未成年抑郁症已经不仅仅是孩子、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急需重视的大问题。

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成绩,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

如果孩子出现了长时间持续的情绪低沉、嗜睡、厌学、焦虑等状态,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

在孩子每一次“求助”时,耐心沟通,帮他度过难过的时期,抑郁症只是心灵的感冒,亲人的理解,正确的就诊,可以很好地帮助病人康复。

——“我累死累活地工作,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你只是心情不好,想开点就行了。”

——“小孩子懂什么是心累?”

——“别想着偷懒,现在辛苦,熬一熬就过去了。”

而你在孩子求助或者发现问题时的每一句责备,都会变成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及无法改变的后悔。

————————————————

孩子敏感?叛逆?自卑?坏习惯一堆?

关注【爸妈来上课】公众号,花最少的闲暇时间,学丰富的教育技巧,用最全面的知识,做最称职的父母。

教育没有绝对答案,经验也无法完整复制,但【爸妈来上课】会帮你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注:文中图片仅做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