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赏苏轼《寒食帖》、寒食诗、古今名家画苏轼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源于“割股啖君”的故事,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子推,下令在他的死难日,禁火寒食,扫墓祭奠,以寄哀思。

在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寒食禁火,清明取火,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是其内在的文化关联。

一、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穷愁潦倒,郁郁落寞,有感而发。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北宋时就被誉为神作。黄庭坚在题跋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誉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题跋(1):

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坡论书诗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又云。读书万卷始通神。若区区于点画波磔间。求之则失之远矣。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识。

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题跋(2):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山谷、山谷道人、涪翁。

题跋(3):

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蹟。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已摹刻戏鸿堂帖中。董其昌观并题。

董其昌(1555-1636),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思翁。




题跋(4):

东坡老仙三诗。先世旧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尝谒山谷于眉之青神。有携行书帖。山谷接跋其后。此诗其一也。老仙文高笔妙。粲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又发扬蹈厉之。可为绝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礼院官中秘书。与李常公择为僚。山谷母夫人。公择女弟也。山谷与永安帖自言。识先礼院于公择舅坐上。由是与永安游好。有先礼院所藏昭陵御飞白记及曾叔祖卢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诸跋世不尽见。此跋尤恢奇。因详著卷后。永安为河南属邑。伯祖尝为之宰云。三晋张縯季长甫。懿文堂。

张縯,字季长,南宋隆兴元年(1173)进士。

陳少梅·東坡肖像

二、苏轼有关寒食的诗词12首

寒食雨二首在前面寒食帖里已列。

寒食夜

[宋] 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漏声透入碧纱窗,人精秋千影半斜。更漏之声透过糊着碧纱的窗子传进耳朵,寒食为农历月初,月照秋千影半斜,说明已经夜深了。更漏滴水声本来极为轻微,而隔窗犹能听闻,极写夜静。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金鸭是指鸭子形状的香炉,不再焚烧沉香和麝香的金鸭香炉已然冷了,窗外微云笼罩这月亮,洒下的朦胧月光照在雪白的梨花上,让人感觉此情此景更加静谧宁和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宋] 苏轼

従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

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巡城已困尘埃眯,执朴仍遭虮虱缘。

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

(来诗谓仆布衫督役)

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

[宋] 苏轼

北城寒食烟火微,落花蝴蝶作团飞。

王孙出游乐忘归,门前骢马紫金鞿。

吹笙帐底烟霏霏,行人举头谁敢睎。

扣门狂客君不麾,更遣倾城出翠帏。

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觉周昉肥。

别来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见红日围。

何时东山歌采薇,把盏一听金缕衣。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

[宋] 苏轼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宋] 苏轼

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濑船。

蓝尾忽惊新火后,(白乐天《寒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遨头要及浣花前。

(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谓之遨头,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山西老将诗无敌,洛下书生语更妍。

共向北山寻二士,画桡鼍鼓聒清眠。

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宋] 苏轼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宋] 苏轼

城头月落尚啼乌,乌榜红舷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飏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鹊尾炉。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和子由寒食

[宋]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宴提刑致语口号

[宋] 苏轼

良辰易失,四者难并。

故人相逢,五斗径醉。

况中年离合之感,正寒食清明之间。

时乎不可再来,贤者而後乐此。

恭维提刑学士,才本天授,

学为人师。事业存乎斯民,

文章盖其余事。望之已试于冯翊,

翁子暂还於会稽。知府学士,

接好邻邦,缔交册府。

莫逆之契,义等於天伦;

不腆之辞,意勤於地主。

力讲两君之好,可无七字之诗。

欲使异时,传为盛事。

云间画鼓叠春雷,千骑寻芳戏马台。

半道已逢山简醉,万人争看谪仙来。

淮西按部威尤凛,历下怀仁首重回。

还把去年留客意,折花临水更徘徊。

残句寒食清明都过了

[宋] 苏轼

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

明·仇英·東坡寒夜賦詩圖

三、历代名家画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谪贬惠州、儋州(海南岛),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号称苏黄;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北宋·李公麟·苏轼画像

李公麟画的苏轼黄庭坚说最像。因为黄庭坚在《跋东坡书帖后》中对此有明确的记述,他说:“庐州李伯时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

北宋·李公麟·東坡笠屐圖

宋末元初·赵孟·苏轼画像

明末陈洪绶·苏轼画像

明代·唐寅·蘇東坡小像

明代·曾鯨 ·蘇文忠公笠屐圖

明·張路·蘇軾回翰林院圖

清代·顧見龍·蘇文忠公笠屐小像

清·陸恢·東坡先生笠屐圖

清代·費丹旭·東坡居士像

溥儒·東坡先生像

王震·東坡行詠圖

王素·東坡朝雲圖

張大千·東坡居士笠屐圖

張大千·東坡居士吟望圖

陳少梅·東坡居士像

徐宗浩·蘇文忠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