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不用自责!那些健康饮食的人,也在偷吃垃圾食品

场景1

我:"我的标配是一次3杯DQ最大杯暴风雪"

减重伙伴:"哇。原来你也暴食"

场景2

我:"我们训练老师,每天必喝大的伊利酸奶"

减重伙伴:"啊!不是酸奶不能喝吗?你们原来也在吃这种"垃圾食品"

以上对话,小伙伴的过度反馈让我出乎意料。我们很正常的行为,为什么她会觉得我们在暴食、在吃垃圾食品?

场景1:在我看来,我喜欢DQ,吃的时候很快乐,我从来没觉得这和“暴食”有什么关系(现在真的戒了,和体重无关,因为一次吃很多冷饮对身体不好)

场景2:我们的训练老师每天喝大瓶酸奶,健康饮食建议要避免大牌酸奶,喝成分比较少的。但这个老师,除这点,饮食非常苛刻,常年体脂在8%上下,非常自律。

经过观察,我发现:暴食的人无法克制自己的根源,不在“食”行为偏差,而在对“食”的理解偏差。

一些正常的自我满足行为,被他们理解成“暴食”:!过度的苛求自己,让他们陷入【我错了——>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太苦了——>我满足一下自己——>我又错了】这样的怪圈

减重最大的难题,不在于你不知道,而是在于你知道了,也做不到。减重话题里缺的是把健康知识,真正运用在自己身上的方法。

以正确的理念理解自己的【所谓暴食行为】,理解食物和身体,是减重成功的基础。针对暴食要建立2个理念:

①“食”行为没有错

②“食”的理解偏差,导致了暴食

①“食”行为没有错

圣诞老人和弥勒佛都告诉你——吃没错

圣诞老人和弥勒佛的身材,有助于我们理解食物和情绪的关系。要理解,有的吃、吃的很好,会让我们开心,不仅仅我们这样,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他们甚至创造了神仙,用他们的外形寄托自己对食物富足的憧憬。

两位神仙被创造的时间应该很久远,远到以现在的生活,无法想象祖先经历着什么。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吃到的食物,也没油脂、没很多糖。低热量的饮食,还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

想长胖是一些特定人群才有的特权——这些人往往生活优越、食物富足、衣食无忧,这是大多数人当时梦想的状态。所以有很多虚拟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投射。

这里不做文化探讨,我们只要知道——吃好、吃饱、有好吃的就多摄取一些,并且对此感到开心,是人类应对环境自然产生的、共有的认知和感受。不只你,所有的人从古至今都有这样的感受。

②“食”的理解偏差,导致了暴食

接受自己的现状,是我们正确改变的开始和基础。在减重暴食领域,一味的否定自己,会让你沉浸在

我错了,我怎么吃了呢?——>

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我要严格禁食——>

非常不开心,还很焦虑——>

我太苦了,我放飞一下——>

我又错了 的死循环。

大多数人暴食后,集中在倒数第2步和倒数第1步,陷入往复且不自知。实际解开循环是从开始几步开始,认识到【有的吃,吃的很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就不会惩罚的给自己禁食,甚至可能主动的在饮食中满足自己要快乐一些的需求和想法。

比如我和我的训练老师,都把自己喜欢的饮食,纳入到自己的饮食计划里。你的需求被【适当满足】后,不会出现在一个节点因为“不开心、焦虑”爆发出来,让你额外多摄入很多多余的食物的情况。

食物有什么功能,我们就利用它什么功能。它能让我们开心快乐,就发挥它,让它和我们的目标之间达成一个平衡。

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满足自己、创造快乐的体验。这样改变才可以持续。希望下次你再觉得自己暴食的时候,没那么多压力和负罪感。

疫情过去,外面春光明媚。无论是蛋糕、汉堡、牛排、烧烤,还是苹果、西瓜、榴莲、芒果,都是来自自然的礼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根本保证。轻松接受这些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真正开始从现在为起点,开心、快乐的长期让自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