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凯湖与迁徙的鸟类来一次美丽的邂逅——为什么鸟要迁徙呢?科


来兴凯湖

与迁徙的鸟类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湿地是东北亚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春季候鸟迁徙期高峰时日过往量达17万只。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重要候鸟235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颧、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9种,还有二级保护鸟类41种。每年在此地区栖息繁殖的雁、鸭、鸥等水鸟数十万只,兴凯湖湿地被誉为“候鸟的天堂”。

候鸟归来,仿佛归赴一场隐秘的约定。

人与鸟一样,都是在迁徙在轮回里的生灵,

在特殊的地域空间里,在这个固有的季节,

温暖彼此的目光一回,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一次迁徙,一路向北,千万里追寻,还是这片山水,

春风吹过,摇曳芦苇,千百次起落,根在这里无悔,

大雁北归,有爱相随,把春天请来,在这里约会,

大雁北归,我心沉醉,

天空中掠过,你的影子最美……

【密山信息】

搭建密山诚信分类信息平台

科 普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迁徙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冒险,除了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还面临着被捕食和遭遇恶劣天气的考验。那么,候鸟为什么还要迁徙呢?

首先,鸟儿出于生存需要,自然要寻找适合繁殖和越冬的地方。夏季,北方水草丰美,昆虫繁多,鸟类能获取足够的食物,较长的光照时间也有利于雏鸟的生长。相比之下,南方地区或潮湿多雨,或炎热干旱,不适合筑巢。因此在夏季,北方才是鸟类繁殖的最佳场所。而到了冬天,北方冰天雪地,食物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南方就成了越冬的不二选择。

另外,鸟儿体内也有一只“生物钟”——激素,会在适当的季节提醒它们该动身了。实验表明,脑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和肾上腺分泌的皮质激素与鸟类迁徙行为直接相关,而这些激素的分泌又与光照密切相关。光照时间延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使生殖腺发育,进而诱发迁徙行为。

候鸟是如何导航的

许多候鸟似乎不懂得“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它们在迁徙时并不走直线,而是绕道而行。这很可能是因为大陆漂移改变了目的地的地理分布,而鸟类还是遵循着迁徙本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风力,从而节省体力。

有些候鸟的迁徙距离非常遥远,甚至需要跨越许多国家或者大洲。那么,它们是如何精准导航,完成长途旅行而不迷路的呢?

不同鸟类的导航方法不同。有些依靠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地标来定向——也就是依靠视觉;有些则依靠地磁场定向。当然,也有鸟儿同时使用好多种导航方式。

解决了路线、导航两大问题之后,剩下的,便是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开启旅程了。结伴迁徙具有诸多益处,比如,更容易发现敌害,有经验的鸟还可以承担为整个团队寻找食物、水源的重任。若是像大雁迁徙时那样排成“人”字形,后面的鸟还能充分利用领头鸟产生的气流,节约体能。

摄影地点:兴凯湖

摄影:卜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