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世间安得俱如意,仕途不幸诗家幸

柳宗元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整个唐朝名声显赫,尤其是在文学上更是声名远扬。在文学圈与韩愈、柳刘禹锡俱为至交,祖上世代为官,少年英才,一腔报国忠心,在别人无法企及的年纪开始施展抱负,奈何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仕途在壮年之际轰然中落,正所谓:世间安得俱如意,仕途不幸诗家幸。文坛正是这样才绽放出一个璀璨的文学之星,光耀大唐。

金榜题名,经世展宏图

柳宗元生于773年生于长安,当时的长安乃世界的中心;其父母俱为读书之人,在耳濡目染下,好读书,才思敏捷,在13岁凭借《贺平李怀光表》一炮而红,此文辞藻华丽,气势磅礴,难度极大,一时声名鹊起;

在唐朝少年天才比比皆是:白居易5岁能作诗,王勃6岁善文辞, 李贺7岁能辞章。虽然柳的年纪偏大但成就却更高,为国家撰写命题作文,层次不同,影响力自然较广。

为了再度恢复家族兴盛,柳开始了唐朝较为流行的宦游,广交天下朋友、拜会各地名家,打响自己的名声,以期获得引荐。饱学诗书、加上丰富的阅历,在21岁那年金榜题名,正式开启仕途生涯。从九品官职经过12年的耕耘官职礼部员外郎,官居四品,假以时日必定权倾朝野,大展抱负。

谪居永州,自肆山水间

也正是33岁那年,在励精图治的奋进道路中大步前进,他们经历了致命的打击,自顺宗即位后李诵的身体状况却越加恶化,在古代皇帝御统天下的时代,你的最大靠山就是皇帝,轰轰烈烈的“永贞革命”只进行了短短的146天,以顺宗禅位宣告结束。宪宗李纯即位在宦官集团的怂恿下对革新派实施了全面的打击。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为被贬成员之一,与之一起的还有刘禹锡。

被贬之地先为邵州,还未到任,在途中又贬到永州。不仅如此还特此下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仕途的平坦大道骤然塌方,在即将踏上人生巅峰之际突然跌入低谷,而这低谷距离长安达到1000多公里。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好在二人相距只有300多公里。

在当今通过搜索地图查询西安至永州,竟然提示距离太长不建议骑行,电动车也不建议。

以罪臣之身,在永州谪居10年,这十年看透世事,自肆山水间,留下了众多佳作,在刘禹锡整理的《柳河东文集》共收集了600多篇著作,就有一半之多创作于这里,这个远离中原的荒毛之地却滋养出以为文坛巨星。苦闷是源于一系列的打击,母亲的离去,生活的艰辛、政治的威压,这些也表现在身体的状况上,心力交瘁,大抵如此。

这期间他的文学天赋在此间彻底爆发,最为出名的为《永州八记》,时人以为其已乐居于此,但只有他自己清楚,是多么无奈与凄凉。只有借游山玩水来消解心中的愤懑,《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捕蛇者说》表达对税负过重的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黔之驴》暗讽朝廷无能人,做些丢人现眼之能事。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现状、这样的故事自然而然就会激起心中的酸楚的波澜。

孤独在这个壮年的柳宗元体现的淋漓尽致,一首《江雪》道尽了他心中的悲凉与倔强。当知道重返长安无望之时仍然抱有希望。

知己难觅,见难患真情

刘禹锡的友谊自柳宗元21岁那年,经历了风光和挫败,更加深厚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在被贬期间双方互通书信,互相鼓励,在被贬的第十年终于皇恩浩荡,二人获得皇帝豁免,重回京城,此时的柳宗元满怀期待写道,“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久违的好消息给了他无限期望。而刘禹锡这个乐天派却因高兴过了头惹了祸。在京城触景生情写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不仅让当今朝臣恼怒,就连天子都气不过,在京还未领到任何官职就再度被贬,这会是皇帝的心思,那就是有多远就贬多远吧——天涯海角不为过。这次柳宗元就比刘禹锡略微幸运,贬谪到了广西柳州。刘禹锡则贬谪之地是播州,播州用柳宗元的话讲“非人所居”。什么是真朋友,这个时候柳宗元不仅没有迁怒于他,还替他上书求情,希望与刘禹锡更换地方。柳宗元去到柳州,官职升了,就潜心办实事,为百姓谋生计,在死前托孤于刘禹锡,当然他也不负厚望,完成了文稿的编辑,以及后人的培养成才。有人感叹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柳宗元的文学地位自不必说,在不到50年的岁月中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艰苦之地迸发文学热情,演绎精彩的人生,仕途的失意,并未改变一个人千古留名,自古多少仁人志士,何须深耕朝野。自肆山水间,观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