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那些女人们,哪个是你最想成为的样子?



国内观众熟悉的《京华烟云》应该是2005年播出的赵薇和潘粤明主演那一版。

要说电视剧《京华烟云》绝对是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京华烟云》电视剧虽与原著有出入,也可以当做是一个新故事来看,整部剧的人物还是刻画得挺形象的。通过这些形象我们也了解到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观。作者运用细腻深刻的笔触,塑造了姚木兰、姚莫愁、孙曼娘三个个性鲜明、饱满立体的女性形象。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之初就有着“现代版《红楼梦》的美称”,这部小说中塑造了90多个人物,其中有将近50个都是女性角色,可以说是她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女性世界,在林语堂的笔下,女性有着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古典美,也有现代精神下的叛逆感,还有兼具中国传统美德和西方现代精神的“完美女人”。

姚木兰



先说姚木兰,她应该是作者运用笔墨最多的一位,作为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在性格方面也呈现出多面性。姚木兰受到父亲姚思安老庄思想,在她的思想中,也有许多道家观念,首先就表现在她不拘泥于礼俗、洒脱的生活方式上。

在观众眼中,她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小姐,同样在她身上也有着不同于她身份的气质,那就是她也会吹吹口哨、唱唱京剧,在结婚之后,不顾公公的反对,还要带着荪亚去看电影,甚至一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曼娘去看电影。



就这样的人物性格,确实很讨人喜欢,由于同时受到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姚木兰形成了一个儒道合一的女性形象。

她本身这个人物就生活在一个新思想萌发而旧时代思想未亡的时代。



在姚木兰青年时期,父亲就送她去了天津女子师范学院,可以说父女俩是首先接受了新思想意识的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姚木兰成为了一个新思想与旧观念并存的人,虽然说她的思想是矛盾的,但是她这个人却是崭新的。

传统女性



处于对女性的崇拜,在林语堂笔下,很多女性都是“美”的化身,她们拥有姣好的面容,还拥有贤良淑德的气质,在《京华烟云》中,曼娘和莫愁身上,可以明显感受到这方面的气质,是儒家传统女性的味道。其中曼娘,就是一个打小接受儒家思想,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

孙曼妮的性格文静,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许配给平亚,二人之间始终都是以礼相待,在得知平亚病重,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孙曼妮坚持“冲喜”嫁入曾家,并表示“活着,我是曾家的人,死了,我是曾家的鬼。”,在平亚死后,她深居简出,以处女之身终生守寡,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好女人,其实心中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而她最终的结局也是惨遭日寇侮辱后自缢身亡。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看,作者借助了曼妮这个人物角色,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对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由衷的赞美。



而另一位姚莫愁也是这样的人物形象,虽然是千金小姐的身份,但是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甚至不爱慕虚荣,反而更加勤俭持家,但是她认为女人不该看书,说女人不能太聪明,并赞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很多影视剧中找到相同的人物,就拿最近热播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二奶奶来说,她们俩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姚莫愁认为家庭就是她的中心,从来不会过问政治,不追求权贵。

总之,不管是莫愁还是曼妮,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符合中国古代关于女子的传统审美观,从这类形象上可以看出作者有着鲜明的女性崇拜思想。

唱反调的女人



牛素云应该是剧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位了,她的性格与品行需要贯穿整部剧去理解,牛素云在前半部分就能看出她尖酸刻薄、争强好胜,不过到最后观众才会看到她的改变,是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大小姐到乱世的交际花,再到最后的良心发现,可以说反映了这个悲剧人物的一生。牛素颜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带给她的,比起那些从小学会如何去争取、争斗的人,牛素云的生活阅历和勾心斗角的心思确实比较单纯,因此她总是通过表面上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会偷偷的使绊子,虽然说牛素云在面子上尖酸刻薄,但是内心却是善良的,这种强烈的对比也体现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



虽然《京华烟云》是一部以描写女性为主的电视剧,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男权社会的传统并没有在剧中得到改变,男性的绝对威慑力贯穿整部剧,在剧中女人始终附属于男人,就连思想超前的姚木兰也是如此,她一直试图去感化出轨的曾荪亚,忍辱负重地等他回头。

所以说她也是一位奇女子,有着奇特的婚姻观。

在处理和丈夫的感情问题上,坦然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过姚木兰确实是林语堂笔下完美的新女性形象,尽管林语堂先生在中国文坛上曾经备受争议,但林语堂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中国现代文学家。一直以来,林语堂始终坚持充分肯定女性的生命存在和人生价值,他还呼吁:“我愿意看见新时代的女子,——她要无愧的标立、表现、发挥女性的不同,建造新女性与别个的女性之上!”



《京华烟云》写于二十世纪初,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外来文化正在发生剧烈碰撞,呼吁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总之,林语堂独特的女性观凝聚了他自身的生命体验,又是受到了《红楼梦》的熏染,熔铸了中西方的精华文化,所以《京华烟云》显得既矛盾又和谐。

不过这剧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带给我们思考的同时,也给了很多人学习的点,这既是《京华烟云》的价值追求,更凸显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观和中西文化交流,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