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注意“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教育问题求助中的启示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成语出自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意思是家庭中的事情繁琐复杂,清官也无法判明是非。虽然这个成语出自五百多年前,但在现代生活中却依然不过时,在面临很多家庭对于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无论是法官还是街道主任都深有感触,而作为为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教育咨询师、指导师们也同样面临这种尴尬和无奈。原因倒不是因为专业本身过硬不过硬,而是但凡牵扯到解决人的问题都会比较复杂且不能完全按照专业要求来执行。

随着现代父母们的学历水平和精神需求都有了普遍性的提高,他们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也更为追求专业性、科学性,可以说他们在思维认知层面真的是突破了代际遗传的束缚,其实能够从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于是他们已经不仅限于和闺蜜们在一起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愁苦和情绪,也不仅限于和大众父母们组团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互帮互助,反而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寻求所遇问题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时自己也会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和鼓励,只是在这种进步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

求助专业人士过程中存在的常被忽略的问题

在父母们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求助的过程中,可能父母们总是有种感觉,那就是在专业人士帮助自己捋清问题、分析问题时头脑中的思路都比较清晰,方法也基本明确,需要注意和备注的点也会另外详细地做笔记,但一到具体执行的时候就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而对于专业的咨询师、指导师们也同样有种感觉,就是单把问题捋清之后,从专业上进行分析和方法提出都比较容易,但当和父母进行沟通和方案提供时,就会显得异常艰难,很多问题都不是说能够讲得头头是道、逻辑清晰、遵照教育原理执行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而是需要让前来咨询的父母们能够从心底接受,能够在大脑中理解,能够认清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中的角色定位,能够把之前的偏见、固执和情绪放下,方案本身能够完全适用于这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而不能是徒有其科学性、价值性,但就是对于这个家庭太高大上了而无法实施,这同样还是无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即使台上唱得再好听再热闹,方案本身有多科学、多有效如果放到这个问题家庭中无法做到有效落地也不是一个有效方案。

换句话说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专业人士给出的方案有多有效,而是这个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多有效,而这里的“做到”并不是专业人士可以左右和决定的,这就是被我们常忽略的问题,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迁移

其实方案给出的原理很容易被父母理解,比如我们的父母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时就会发现,可能两家的孩子同样是相同问题行为的表现,但咨询师给两家提供的方案却是南辕北辙,可能一个是完全地放手,另一个则是需要严格要求遵守规则,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来源于问题产生之前上游的起因。这个道理等同于我们的中医处方,同样是感冒,但每个感冒患者的处方却是各有不同,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发病原因、生活环境及日常活动都是不同的,所以虽然最后都导致了生病这个结果,但还是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的。

那么同样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家庭成长背景、父母的性格及教养方式、生活环境、作息习惯、家庭规则与要求、家庭教育目标等也都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对于学习没兴趣,虽然都是青春期逆反,虽然都是离家出走,虽然都是喜欢打架闹事,但每个案例背后的问题成因都不同,自然提供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也会相差甚多。

这个被忽略的问题可能不是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

那么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语境中,我们能说是清官的能力问题吗?是清官从意愿上不愿意帮助家庭解决所谓的“家务事”吗?当然不是了;那么在父母求助教育专业人士的过程中,是教育咨询师、指导师缺乏专业能力吗?是从心底不愿意帮助每个家庭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吗?答案当然也不是了。可是“难断”和“难解”却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存在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无论是想要请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的击鼓伸冤者还是想要借助教育咨询师的专业力量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父母,二者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描述清楚自己想要求助的问题,但在他们陈述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个可能连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就是会有意识、无意识地隐藏一些细节,夸大一些自己在意的或者早已固化的认知,一切的陈述内容都是当事人以自己的思维角度、眼睛、耳朵、心灵听感所得到的信息为准的,但至于说这些提供的信息有多少是百分之百真实客观存在的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当事人在描述过程中也不可能会只描述事情本身,大多都会本能地加入个人特别多的猜测、情绪和想象的成分,这是人之常情。这就需要听者能够准确收集信息,剥离出哪些属于事情真相,哪些属于添油加醋,这个分离的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容易。

其次就是清官和咨询师都会做的一个步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核实当事人所交代所有细节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收集当事人没有讲述的但对问题解决会起作用的证据和数据。于是在初次见面后总会有深入家庭观察、记录的环节,这都是为了能够收集到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线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对于家庭这样的私密场所,即使专业人士想要获取最真实的资料也是比较困难的,毕竟人的本能中会有很多的自我保护,即使我们告知了父母需要他们和平日一样,但还是能感觉到他们的些许收敛和刻意,于是我们需要额外设计很多环节才能让他们真正展露真实的一面。

再者就是收集完所有资料后的分析过程,即使专业人士真的找到了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也给那些自认为智商很高的父母们找到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但当事人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个分析结果的,因为其中大量的内容都会直指当事人,而并非是他们一直认为的是孩子的问题。换句话说,这种期望中的结果和现实中的分析结果往往会是对立的,所以很多时候这个步骤中都会卡在了父母的不认同、不承认、自以为是上而无法顺利继续。这其中也不乏有那些学历很高、职位很高、成就很高的精英父母们,按理来说他们是最应该在理智上能读懂其中逻辑原理的人,但症结就出在了并非专业过硬就可以解决的情绪和心理认知上,说白了是父母自己心中的坎很难自我跨越所导致的。

第四就是最重要的方案执行层面,如果父母自己的心魔无法战胜是很难能够在拿到科学解决方案后遵照执行的,即使那些曾经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知识的高知父母都有种感受就是,理论方法是一回事,但能够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其中的差别又会直指父母自身的弱点和劣势。而对于那些理论认知水平一般的普通父母就更会在执行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了,除了理论本身认知有限,教育能力短时间内无法迅速练就以外,还要面临教育方法无法灵活应用及自己身上更多的弱点和劣势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会有父母们即使拿到了教育圈内知名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案但还是改善结果大不如人意的情况发生了吧。问题大多不在于方案本身,而是在具体执行方案的家庭和以父母为主导执行的主体身上,但家庭的改变、父母的改变又岂是一个方案就能真正使其转好的呢?

结语

所以在这里想提醒父母们,找专家、找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是可以的,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从父母自身和整个家庭的成长史出发多多思考,多多反思,多多改变,而不能天真地以为自己有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一切都万事大吉了,资源和人脉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从来都属于外部资源的一部分,而非教育好孩子最核心的资源,父母自身才是那个核心资源,我们需要自己把握,外力可以有,但不能过分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