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寧鎮揚!《亞細亞大觀》中的南京、鎮江、揚州影像!

現在我們在打造“南京都市圈”,做寧鎮揚一體化。追溯大約90年前,南京、鎮江、揚州的風貌是什麼樣子的呢?


▲《亞細亞大觀》1924年——1940年


話說自從19世紀末,日本人就開始對中國進行系統的影像採集。


到了1924年的時候,“滿蒙印畫協會”成立,自此日本人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攝影考察活動。他們的足跡遍及東北、內蒙、北京、山東、湖北、湖南、西藏、雲南等全國各地,拍攝中國人的生活尤其是中國的地理、地貌和建築。


有學者研究表明,日本為達到對中國實行殖民統治的野心,向中國派出了探險家和學者對中國的各個方面進行嚴密調查,同時通過媒體向國民介紹中國的情況,以喚起人們對中國的關心,為進一步侵略中國創造條件。


日本派出的各類人員在中國各地拍攝的照片。除了專業諜報人員以外,很多日本人參與非法測繪、偵查拍照的行動中。照片上可以看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超乎人們想象的廣闊地域。


其中“亞細亞寫真大觀社”,是當年主要的影像採集拍攝機構之一。“九一八”前後,為大量獲取中國情報,日本在華設立了不少收集情報的研究機構。總部通常設在“偽滿”,同時在內地其他重要城市設立分部。“亞細亞寫真大觀社”出版有《亞細亞大觀》《亞東印畫集》《滿蒙大觀》等畫冊。


現在我們在打造“南京都市圈”,做寧鎮揚一體化。追溯大約90年前,南京、鎮江、揚州的風貌是什麼樣子的呢?


南京老照片


以下有關南京的圖片來自“日本國立圖書館收藏的1924年出版發行的《亞細亞大觀》中各冊。


南京城牆


秦淮河


明孝陵


明孝陵石像


明孝陵石像


明孝陵


明太宗孝陵文臣像


方孝孺墓


明孝陵石象像


下關碼頭


南京城外


棲霞寺


舍利塔


南京風景


南京城廓


莫愁湖的展望


石獅子


臺城


雞鳴寺


鎮江的老照片


鎮江作為南京屏障,江防重鎮,自然是這些間諜分子重點關照對象,不少照片就取自當時繁榮的鎮江城。


當時民國江蘇省會鎮江的大量日常生活和城市繁榮。當時的鎮江,是滬寧線上要城,也是長江中下游重要港口,物產豐富,商業繁華····

位於鎮江段的江岸,蘆荻高長,畫面中有7個人,正在割著蘆葦,用於日常的燃料。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當時號稱長江第一名魚的鱖魚,成為鎮江秋日時節的一道名菜。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深秋時候的鎮江,兩個小女孩坐在小板凳上,大木凳旁一個幼兒正在玩耍。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位於鎮江北固山的甘露寺,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來此招親,宋時北固山因辛棄疾的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而聞名天下: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鎮江的金山風光,裹山而建的金山寺,始建於東晉年間,山上的慈壽塔和江天一覽亭,相映成趣。金山寺是禪宗四大名寺之一。南朝梁武帝蕭衍在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五日,於金山寺舉辦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也就是佛教界中的水陸法會,成為漢傳佛教最重要的一種修持法。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金山寺的寶塔,圖為七層的慈壽塔,始建於南朝的齊梁時期,唐宋時為雙塔,後被火焚燬,明清重建,最後為光緒年間復建。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金山寺外的中泠泉,曾在江水之中,隨著水位升降而時出時現,泉水甘冽醇厚,因極宜泡茶唐時被評為天下第一泉,蘇軾曾寫下: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泉畔建有芙蓉樓,王昌齡曾在這裡寫下《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金山寺上的江天一覽亭,因歲月演變,金山原是一座江上島嶼,清康熙帝曾登此處,飽覽江天盛景,親題江天一覽,後世而刻碑建亭。


圖中亭旁堆滿建築材料,像是在修建中。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位於北固山甘露寺旁的鐵塔,始建唐代,宋代毀後明代重修,清同治年間折斷。

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金山寺內的一場法事活動,圖左下方,一位頭戴瓜皮帽的少年和僧人們一起持香祭拜。80回(1931年1月出版,攝於1928年)


焦山定慧寺的門坊,始建於東漢,原名普濟寺,清康熙帝南巡時遊此,改名為定慧寺。80回(1931年2月出版,攝於1930年),

焦山素稱書法之山,位於定慧寺內的書法殘碑,圖中是稱為“碑中之王”的《瘞鶴銘》碑刻。

80回(1931年2月出版,攝於1930年)

焦山的書法碑刻,那時牆壁上也寫有遊人的留言,最上面的碑刻下,甚至還有英文的內容。80回(1931年2月出版,攝於1930年)


從雲臺山頂西眺鎮江城,下方的深宅大院緊挨一起,遠方的金山寺,寶塔高聳,景色壯觀。80回(1937年8月出版),

金山寺外景,大樹依依,寶塔高聳,江岸停泊著幾艘小舟,高深的院牆旁是一條大路,幾位行人走過,旁邊則停靠著一輛人力車,車伕蹲在車前。80回(1940年1月出版)


鎮江的碼頭,作為長江上的良港,兩旁都是西式建築,一艘鐵殼船和一艘小船正相對而行,岸邊則是翹首以待的人們,等著客船靠岸。80回(1940年1月出版)。

從雲臺頂東瞰鎮江城,前方的臨江之山是北固山,遠處的江中島則是焦山。80回(1940年1月出版)


藏於焦山寺內的周鼎,明時藏於鎮江一鉅富家中,後被嚴嵩覬覦陷害奪走,嚴嵩垮臺後,鼎被返還,後被認為次重器易引災殃,所以獻給了焦山寺。80回(1940年1月出版)。


揚州的老照片


58回第2張(亞東映畫輯1929年5月出版),揚州法海寺前。



58回第3張(亞東映畫輯1929年5月出版),五亭橋,位於揚州廋西湖,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



81回(1930年攝影,亞細亞大觀1931年2月出版),瘦西湖上的五亭橋

為什麼這座橋上沒有亭子?

實際是1928年年初五亭橋的亭子被狂風吹倒。此為當時媒體記者拍攝的現場照片。

五亭橋沒有亭子的這一幕也恰巧被日本人用鏡頭捕捉到了。



81回(1930年攝影,亞細亞大觀1931年2月出版),揚州大明寺的大雄寶殿,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公元457-464年)


81回(1930年攝影,亞細亞大觀1931年2月出版),揚州天寧寺



81回(1930年攝影,亞細亞大觀1931年2月出版),位於瘦西湖長堤春柳之北。



81回(1930年攝影,亞細亞大觀1931年2月出版),位於揚州的史可法墓園。



81回(1930年攝影,亞細亞大觀1931年2月出版),揚州法海寺內的喇嘛塔。



200回第8張(亞東映畫輯1941年3月出版),揚州廋西湖內的小金山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