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给予我们的思考和启发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已经持续近一个月了,老师、家长和学生对此反应不一。老师们很担心,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感到有劲无处使;家长们很着急,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的负担,感到有力无处用;学生们很纠结,没有老师的督促总是心神不定,感到有心无处放。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对线上教学表示担忧,这是因为我们对线上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还把握不清线上教学与线下学校课堂教学的关系,这种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但线上教学是这种特殊时期唯一的正确选择,而且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必将会散发出勃勃生机。

一、初识线上教学——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笔者对线上教学情有独钟,很早都在心里想象着这种教学模式,虽然那时还没有“线上教学”这个概念。

情景一:十年前,笔者调往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工作,这所学校生源不多,覆盖范围不大,但学生居住分散,上学很不方便。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一般家庭都没有录音机、复读机之类的设备,所以英语发音和阅读很让人头疼,全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教师带读肯定不行,学生回家之后就没有机会读英语了,但是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有一段时间学校广播站的功放坏了,当时的功放是带有广播功能的,广播站离操场比较远,有线话筒的线又不够长,有时国旗下的讲话很不方便。所以,技术人员就建议我们购买一台调频广播发射机,既有功放的功能,还可以带无线话筒,而且距离很长,可达500米。而且它的调频节目还可以发射到其他地方,如果有调频收音机或带有调频广播接收器的喇叭,教室里也可以接收广播节目。技术员的这一介绍让笔者立即想到了英语教学的问题,就问他这种调频广播发射机最远覆盖距离是多少,他说可以是几十公里,甚至是几百公里。这让笔者异常兴奋,但后来好像是这种大功率的调频发射器政府是控制的,一般不允许使用,而且费用比较高,所以这想法就此寿终正寝了。

情景二:有一次笔者给学生讲解了一道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内容是介绍澳大利亚的教育,其中就提到了澳大利亚的“空中学校”(Schools of the air in Australia)。由于当时也不太理解“空中学校”,就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对澳大利亚的“空中学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澳大利亚广阔的内陆及边远地区,只住着疏疏落落的一小部分从事牧业、矿业和铁路运输的居民及土著居民,他们多数分散居住在远离城镇的地区。因此,一种非常独特的专门为满足由于疾病、伤残或者居住在偏远地区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入校学习的孩子们需要的空中学校便应运而生了。澳大利亚的空中学校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大约70多年前,有一位妇女发现边缘地区的孩子没有相应的课程比较孤立,不善于与别人相处,于是她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当时为救助边缘地区病人的空中医疗设施“无线电对讲机”,运用这个“无线电对讲机”进行一些非正规的知识传授,而今天的空中学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中很重要的组织部分[1]。澳大利亚空中学校最早是由东北部的昆士兰州政府于1951年创办的。今天的空中学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共设有十几所空中学校,在偏远地区形成一个无线电、卫星传播教育网络。空中学校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双向无线电网络(最初为无线电收发机),为那些无法去学校上课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而现在,一切都是网络电视电脑化教学。

学生在听完介绍之后一阵骚动,纷纷拍手称赞。这多好呀,不用每天寒来暑往、冒风顶雨地上学了。笔者当时对学生说,你们不要羡慕他们,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们应该更加羡慕自己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任何教育形式都代替不了学校教育,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相处和为人之道。所以,只有学校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形式。

情景三:让笔者脑海里再次蹦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是在几年前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各中学利用周末给学生进行补课的时候。过去,乡村学校的各个中学都会利用周末给学生进行补课,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在禁止加课之后,乡村的学生在周末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我们都很苦恼。有一次看电视,由于没有想看的节目,就一个台一个台地找,正好看到几个开展教学辅导的频道,像中国教育频道、安徽教育频道、英语辅导频道等。脑海里立即就有了这种想法,现在电视机应该是家家都普及了,学生通过电视进行学习的条件应该是成熟的,政府可以开通几个电视频道,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录制教学节目利用周末进行播放,学校再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完成相应的作业和任务,应该对提升学习成绩大有裨益。当然这个想法也都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在当时这也是不太现实的想法。

二、体验线上教学——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

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疫情最终还是把这种想法变成了现实。线上教学工作提上日程之后,笔者一点儿都感觉不到陌生,除了本人对信息化教学感兴趣之外,这些做法都曾经是自己想到过的。当然,当自己亲身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其中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师生只能在空中相“闻”,很难有效地互动,教师也没有办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首先在技术上我们还做不到,目前最受欢迎的教学平台钉钉虽然能做到师生互动、声像同步,但是操作很麻烦,且耽误时间。其次是在作业的讲评和订正上也很不及时,对于一些拖沓的学生,教师只能先与家长沟通,不像在学校里,可以直接找到学生。

目前所采取的“双师教学”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上(录)课的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中省去了师生互动的环节,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学生甚至没有思考的余地,有些中等偏下的学生可能跟不上,而在线下的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来判断教学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走访发现目前乡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利用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收看教学节目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用手机上课的。利用手机上课的学生会遇到更大的问题。一来是手机屏幕太小,长时间观看对学生的视力是个很大的伤害;二来是有些学生用来上课的手机是父母的,在父母复工之后,就不能及时上网学习,而是要等到父母下班再回看课堂教学视频,这也是导致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的一个因素。

还有就是中小学生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对于有些父母监督比较到位的学生或者是自律性较强的学生,线上教学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但对于父母监督不到位的学生,线上教学的效果是很难保证的,有的学生虽然在线,但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很难控制的。

最让人头痛的还是个别家长不配合。一方面是他们本身认识不到位,尽管我们一再告诫是上新课,如果不认真学习就会掉队。另一方面家长的自律性也很差,对孩子的学习不负责。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微信下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不接电话。笔者感觉到线上教学的时间越长,两极分化就会越严重。

三、感悟线上教学——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也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给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人的自我提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为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线上教学资源也很丰富,质量也很高。但针对中小学生的线上教学还没有真正提上日程,或者说真正意义上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免费的线上教学平台还没有出现。这次疫情期间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线上教学或许就是一个开始,中国广大乡村的“空中学校”即将破土而出。笔者始终认为线上教学永远不会代替学校课堂教学,但应该可以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将会在促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尝试开展线上教学工作,近几年不断建立的在线课堂和智慧校园,旨在解决乡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总感觉力度不够,步子不快。笔者觉得我们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向澳大利亚学习。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起,为向空中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昆士兰州政府进一步扩展无线电通讯教学范围,把太空时代的科技引进空中学校,利用卫星转播电视教育节目和收发作业、教材。在昆士兰州偏僻地区的居民,几乎家家都装有一架碟形卫星接收天线,孩子们除可以听到老师讲课声音外,还可从荧光屏上看到课文、补充教材,并可在荧光屏上做功课。澳大利亚政府利用科学手段开办的空中教育,就是解决了偏远地区孩子们入学难的问题,为世界开了特殊教育的先河。

但我们在解决乡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的问题时,想到的就是怎么样将学校撤并,或者是怎么样鼓励教师到偏远学校去支教。如果把学校撤并了,祖祖辈辈生活在那个地方的家长不答应,如果是把教师分配到偏远的学校任教,教师不安心,都是非常矛盾的事情。笔者记得人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有一篇短文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讲的是山区的孩子利用索道过河去上学,很多学生都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尝试着建设“空中学校”呢?

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澳大利亚空中学校的运行也越来越完善了。空中学校运用大量的经验,使得所有的学生有机会和自己的同龄人融合在一起,并有机会见到电波另一头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像凯瑟林空中学校每学年的活动安排一般为:课程教学每学年36周,学校宿营一周,校内活动一周,旅游假期一周,家长会一周,假期12周。所以,像这种空中学校的学生,我们也没有必要担心由于没有同学间、师生间的交往而使学生无法立足于社会。关键还在于我们是不是认真做教育,用心做教育。

参考文献:

[1]《澳大利亚的空中学校》(世界教育信息,马丽华,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