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在B站掀起全民学刑法的浪潮的3个原因,最后一个才是重点

作者:进击的lawyer
这次罗老师——法考界的郭德纲掀起的浪潮实在是足够出圈,答主也就去B站和微博上听了几个罗老师的视频。

看完,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罗老师可以掀起这个全民学刑法的浪潮。

是否掀起了全民学刑法浪潮?

不到一个月287万的粉丝量第一个视频近600万的播放量最低100万的播放量

有上述个数据作为基础,其实对罗老师掀起全民学刑法的浪潮应该没什么异议。

但你要是跟我纠结粉丝量不到14亿人所以不是全民,那我觉得你的数学真的是学的很棒。

那就进入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罗翔老师掀起了全民学刑法浪潮?

一、大家都可能是法外狂徒张三本三。

正如罗老师所说:“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而且“我们永远没有自我想象中那么高尚”,视频课件的屏幕前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个张三,这个张三可能是用不雅照片威胁领导官员的张三,也可能是拍了一下ATM机就有大量现钞收的张三,而他都有可能是我们,而每个人都有好奇自己结局的宿命。

二、刑法本身案例的趣味性以及罗老师哲学思维的加持。

每一个法学大家都是一位哲学家,如格老秀斯,如边沁。

当大家探讨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比如韩国N号房事件,我们在意的仅仅是三号运营者博士的最终刑罚或者是26万人的真实身份吗?不,其实,我们更在意的是每个女性的安全自由以及法律赋予个人的自由限度。

而罗老师不仅可以用法律知识告诉大家在我国法律体系下同样行为可能涉及到的量刑,而且可以用哲学角度跟大家讲述“人只能作为目的,而不能作为手段”。

相当于买一送一,这门课学得不亏啊!

还有,罗老师通过“运输多少克毒品属于犯罪”的知识小问答将奖品全部抱回家的小故事,既让大家了解了刑法的套路,也教会了大家空手套白狼的技巧。

又是一个买一送一,学到就是赚到。

三、全民娱乐化的时代,人人都是up主。

快乐的学习,学习“高级”(?)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其实,我个人非常反感“浪潮”这个词。

这源于我本科时看过的一个德国电影:《浪潮》。

电影《浪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为一个历史老师的男主角为了给同学们讲解独裁统治,决定进行一个模拟实验,他将一个班级取名为“浪潮”,并为班级的学生设立了一个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手势、统一的穿着,几天内,“浪潮”成员就对组织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可和团结,并开始敌对持有反对意见的“异类”,并加以仇视。一切都开始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故事的最后,是历史老师决定解散这个组织,而将这个组织视为信仰的一个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结果,最终饮弹自尽。

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学电影,推荐给大家,也祝大家即使在浪潮的裹挟下,也能做一朵自由的浪花。

至于,有些同行开始担心潜在竞争对手变多的问题,我觉得实在过虑,毕竟法考除了刑法,还有很多科目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