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学习就"偷懒"?当孩子"自制力"出现问题,试试这样做

不提醒就不知道主动写作业。"

"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的,就是不能好好静下心来。"

"老师也说在学校里上课,小动作不断,总是东张西望。"

"为什么孩子一学习就偷懒啊?"


诸如此类的情况和疑问肯定有很多家长都有过,每当看到孩子在学习时那心不在焉的模样,总是忍不住发火,同时也很苦恼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老老实实的安分完成任务,是有什么妙招麽?

其实就是自制力的培养问题,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去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导致孩子没有形成这一认知和习惯。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凡是成功人士或者在某一领域表现突出的人,都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专注力极强,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完全就会进入到一个自我世界,外界对其的干扰也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说,要想孩子离成功更进一步,自制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帮助家长解决这一问题,当孩子"自制力"出现问题,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

一:什么是自制力?

高尔基曾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所谓自制力,就是指孩子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孩子对自身本能做对抗的过程,在内心冲动和想到达到的目标之间发生矛盾时,所用到的一种能力。


自制力所控制的是我们的情绪、想法和冲动,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种能力并不仅仅是存在我们的思考和想法中,而是同我们的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是一种生理能力。

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教授于1990年正式提出情商的概念,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现代社会的"软实力",是同智商一样、甚至更重要的能力,而自制力也是情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诱惑总是对我们产生困扰,而自制力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十分重要的心理素质,有研究表明:比起一个人的智力和性格,自制力对其未来成就的影响更大。

我们都说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自制力的培养也应该是尽早重视,因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自制力的重要性

斯坦福大学博士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

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一些尚在幼儿时期的孩子进行自制力的考察。


测试的内容是:让参加实验的孩子都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孩子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立刻就可以品尝自己选择的食物,亦或是再选择等待15分钟,15分钟后便算是挑战成功,可以再获得两个奖励。

而通过了长达数十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者发现:当初在实验中能坚持成功、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自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

我们的都知道孩子心性不定,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转移,而不论是学习什么内容,都需要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全神贯注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率,所以自制力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

三:家长采取的错误做法

家长在面对孩子没有自制力这一问题时,通常会踩到以下误区:

1.顺其自然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大的自然就会好了,所以面对孩子自制力缺乏的问题并不予以重视,这样的的放纵行为只会导致孩子情况更加严重恶化,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问题而有所好转,对孩子发展学习造成巨大阻碍。


2.过多干涉

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养成自觉习惯,会选择在一旁监督孩子,这样的过多干涉只算是一种外界驱动,虽然孩子会在管理下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不过长时间会形成依赖心理,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督就会立马打回原形,甚至不知所措。

3.暴力制止

家长还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暴力式教育,看到孩子不专心就会大声训斥甚至动手教训,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不仅不会听之任之,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

著名学者迈克尔·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所以自制力的培养不应该是建立在家长的督促上进行,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

四: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

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

"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


孩子的自制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慢慢培养。

1.对每天进行计划

俗话说:"没有计划和计算的生活,终究是一败涂地的。"

日子都是一天一天过得,所以首先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一天的生活进行规划,目标明确自己这一天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对时间和任务进行一个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具有目的性,

并且在计划引导下,有自制力的付诸行动。

2.制定一个长期目标

朱熹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这句话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就是立志不坚定,另一个就是立志不坚持。

要想完成任务,要想离成功更进一步,坚持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坚持做同一件事的过程中,自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需要排除其他东西对他的诱惑,他才能平静下来做这件事。

一个人在坚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受到外界的干扰也会越来越小,他的自制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所以要让孩子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制定一个长期目标,并且付诸行动去实现。


3.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涉

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任务的时候也可能会造成干扰,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即便是玩玩具,家长都不应该随意的打断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观察孩子,尽可能的等待孩子完成手上的任务,即便有非常要紧的事情不得已暂停,在稍后也要提醒孩子继续完成,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帮助孩子产生这方面的意识,那就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有这样的觉悟,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制力。

4.家长做一个好的示范

家长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同时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在自制力培养上家长也应该有这方面意识,要起到一个模范榜样作用,以言传身教的方法培养和锻炼孩子自制能力的提升。

自制力对人的成长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发现孩子存在自制力差的情况,家长就应该及时的找到原因所在,并且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我是炅妈育儿,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