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人为什么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



《活着》是余华的中篇小说,并且本书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本书主要讲述了福贵这个人的一生,"我"去民间收集民谣时,偶遇了一个垂危的老人——福贵,由福贵讲述了他的一生,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

地主少爷福贵爱嫖更喜欢赌,终于败光了家业,老父亲散尽家财让福贵挑着铜钱去还赌债,妻子家珍离去,戒赌后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去给母亲抓药途中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往往都是祸不单行,真正的悲剧才刚开始。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有庆给县长媳妇献血被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因难产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苦根发烧,由于吃多了豆子被撑死,从此生命里唯一与他有血亲的人也分开......一个孤苦的福贵,一头老黄牛是最后的陪伴。

书中感触最多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死的时候,在医院里医生为了给正在生孩子的县长的老婆输血,才上小学的有庆那么小就被抽血,直到血被抽干,医生才知道停下来,福贵闻讯赶来的时候医生第一声问的是福贵有几个儿子,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有其他的儿子赶紧让他来给县长的媳妇继续输血,视人命如草芥,拿寻常老百姓的命不当回事,县长的媳妇活下来了,可是有庆却献出了生命,县长春生还说了一句:福贵,怎么会是你的儿子

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就赔点钱草草了事,毕竟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影响不好,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大炼钢铁上级的话就是一切,上级说算了就是算了,生前的有庆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过,生下来半岁就跟着大人开始过苦日子,天天割草喂羊,三年灾害期间根本没吃饱过,为了省鞋子下着大雪也要光着脚着去上学。

作者余华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出福贵的故事,通篇没有煽情,没有同情,娓娓道来,那种可怜悲凉让读者都来真是心痛到了骨子里。


《活着》正如书名那样,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余华自己也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在自序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本书中福贵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买下了一头濒临死亡的老黄牛陪着他,并且取名福贵,虽然亲人都已经去世,可是福贵没有忘了他们,老黄牛耕地的时候为了不让"福贵"寂寞,他还哟呵着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一起耕地,福贵一天天老去,他不想自己慢慢的忘了曾经的亲人,于是把他们天天挂在嘴边,福贵的枕头底下压着十块钱,无论自己有多穷,都不会动这十块钱,他希望有人用这十块钱把他跟家珍有庆苦根葬在一起。

电影跟小说相比,没有小说中那么悲,电影中尽管也是逝去了很多人,可最终还是一家人陪伴在一起,电影中苦根还留着,让我们看到活着的希望,小说只留下一头老黄牛。

人为了什么而活着?如果没有希望的活着又该怎么办?

书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苦难有时是命运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除了坦然接受,也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