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我得到了自由、责任心、修行和自我认知

最近读了复旦名师、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爱情》一书,文字、哲理、典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个璀璨的世界,以及她对于人性,对于整个世界的思考。不要被这本书的书名蛊惑,以为只是一本讲情爱的书,其实这只是其中一部分,陈果老师还讲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关于自由,关于责任,关于修行,关于自我认知,等等。我把书中关于爱的几个哲理和小故事,戳到我的内心的部分,摘录一些出来,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用心的去体会什么是爱?让我们与大师一起来一场心灵的邂逅与共鸣。

1

“人们说,爱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结束了,爱就结束了;而我觉得,生命是爱的一部分,爱结束了,生命就结束了!”这是一句多么好的对爱和生命的阐述,真正阐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慕”二字比单独用一个“爱”字更完整地诠释了“爱情”的真意——我对你的爱,不是因为你对我好,不是因为你长得美丽,不是因为你聪明过人,而是因为我无可奈何地就是被你吸引,就是莫名地觉得你充满魅力,就是想见到你,禁不住爱上你。当我见不到你的时候,我能想出很多你不可爱的地方,比如不够富有、有时脾气暴躁……可一旦见到你,我就无法抑制地只想走近你,只想拥抱你;即使我的自尊告诉我自己“离开你”“不要理睬你”“假装没看见你”,我却依然忍不住踏过自己的自尊,健步如飞地奔向你……“爱慕”一词勾画了爱情的真相和爱的原动力,没有了爱慕,所谓的“爱”,都显得那么轻浮和肤浅。

2

一位女音乐家,在40多岁的时候遇到了他50多岁的丈夫,他们都是第一次结婚,她等了他40多年,而他等她了50多年。婚后,年轻人之间的那种火辣辣的激情,在他们身上很少看见,但是你会感觉到他们之间有一种很浓很深的热情。当他们参加朋友聚会时,无论女音乐家走到哪里,她丈夫的目光都会不自觉地跟到哪里,而在他的目光里,一直有一种深深的笑意,他脸上没有笑,但他整个人化成了一个微笑,他的妻子就是他心里最深的喜悦。这就是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属于他们的一种爱情。爱情需要激情来去点燃,人若是没有激情而生活,那就只剩下一种时光的消磨,爱情没有了激情,就像燃烧失去了氧气,面对的将是冷却与危机四伏。这世界上最深的激情,是两颗心之间的默契,默契就是心意相通、精神共振、融为一体,就是两个人永远在一个频道上,在精神上无缝对接。默契才是最深的激情。

3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妻子得了癌症,只能一直坐在轮椅上,她需要有非常严格的作息制度和非常严苛的饮食规律。那时弗洛姆和她妻子都六七十岁了,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但是,当弗洛姆见到他轮椅里的妻子的时候,就像一个满怀爱意的年轻男孩看到自己当年那个心爱的女孩一样,眼睛里全是柔情。弗洛姆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不是你生病了,而是我们生病了,我们一起来克服它,我们能克服的。”情至深处,不再有你,不再有我,你的苦难就是我的苦难,你的病痛就是我的病痛。不是你生病了,是我们生病了,所以我们一起来克服,爱是能克服一切的。弗洛姆自己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但他后来整个作息和饮食都根据他太太来操作以至于他自己的身体都受到了影响,但他还是这样坚持,因为不是他的妻子病了,而是“我们”生病了。

谁是你的终身伴侣?我们都觉得我们要找一个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身伴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如果真有一个白头到老的终身伴侣的话,那就是我们自己。从生到死,与我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只有自己。你所认为的那些至亲的人,要不就是从半道中才进入你的生命,要不就是在半道中退出你的生命。从头到尾,从生到死,从摇篮到坟墓,与你一路同行、形影相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你是你自己唯一的终身伴侣,你了解自己吗?你能读懂他的内心快乐、内心悲伤吗?你爱你自己吗?唯真自知方有真自爱,为真自爱者,人爱之。一个真正自爱者会珍重自己身上美好的品质,会修正自己身上不那么美好的东西,这是他会为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真的爱你,一定是因为你是个自爱的人,一定是这样的,花开蝶自来。



花五天的业余时间,读完这一本书,遇到共鸣之处,忍不住潸然泪下,遇到精彩之处,翻回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己能拥有好的爱情,但却少有人懂得如何去理解爱情、经营爱情,虽然陈果还未结婚,但她对爱情的理解深刻,剖析透彻,读完确实感觉到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