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以百姓心为心” 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

临近春节,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瑾专门给受援人小慕的妈妈打了个电话,问问小慕的病情,看看一家过节的需求。在办理未成年人小慕的医疗纠纷案中,杨瑾律师不仅为小慕母子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而且不断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让这个饱受病痛和案件纠纷折磨的家庭重焕生机。


近年来,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在为受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一站式”援助,对法律援助类需求安排律师提供好对接服务,对非法律问题及时反馈引导,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了更好方便受援群众,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规定,满足受援人对律师事务所及律师专业的选择的需求,进行优先指派;受援人对律师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可以随时申请更换律师。
小慕因感冒经诊所治疗发生医疗纠纷,经济困难的小慕家无力承担手术费用,纠纷进入司法途径。小慕妈妈到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为她指派了杨瑾律师。刚见到杨瑾律师,小慕妈妈向她提了一串连珠炮式的发问:你执业多少年了?说好怎么办俺孩子的案子没?
面对焦躁不安的小慕妈妈,杨瑾律师静静地聆听她语无伦次的车轱辘话。20多分钟后,小慕妈妈心情逐渐平复下来。“我也是一名14岁孩子的妈妈,你先听听同为母亲的我与你聊会儿。”随着杨瑾律师的循循善诱,小慕妈妈紧抱在胸前的双臂慢慢松弛下来。


此后,杨瑾律师从调卷、阅卷等入手,多角度、多路径为小慕提供法律帮助。经过双方数次见面沟通,杨瑾律师的代理思路逐渐清晰,小慕妈妈也重新建构了对案件和法律的认知。
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杨瑾律师将小慕急需做手术的客观困难如实向法院做了反映。在小慕住院后,杨瑾律师又向河北省妇联寻求帮助,为小慕成功申请到救助金,并设法通过多种渠道为小慕筹集医疗费用。
除了在法律上为小慕母子提供正向路径疏导之外,杨瑾律师更多地是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在家庭之外还有很多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人。



2019年8月,河北出台《河北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2019—2022年)》,其中明确了法律援助服务的标准,确保为群众提供看得见、可实现、易操作的法律援助服务。
晓莉离开农村老家来到石家庄市打工,在一家健身公司当教练。半年多后,晓莉向公司申请离职,然而却被告知:“要么继续干,要么马上走,工资是不会给你的。”与公司多次沟通无果后,晓莉无奈申请了法律援助。

2019年11月,北京市尚公(石家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接到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为晓莉提供法律援助。经过全面梳理案情,律师认为获取和收集更多有力证据是本案的关键。
  经过律师出面交涉,加之看到晓莉收集到的证据,健身公司表示愿意沟通协商解决。2019年12月,健身公司和晓莉达成了解除劳动关系的调解协议,并向晓莉支付了欠薪。
  以往,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是申请法律援助的主要群体。随着近年来河北法律援助工作不断“降槛扩面”,以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外出劳动大军,相关务工人员的工作内容更为多样化,对于法律援助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
  在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杨长军看来,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律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于受援人的需求,我们认真梳理,对复杂案件,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组织集体讨论、专家论证方式,明确办案方向和思路。此外,我们提倡法律援助律师在办理案件的同时,对受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并最终助其和谐向善。”杨长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