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市场的一生|从“官邸”到"菜市场"

3月17日信义市场一景。张涛/摄



安静的信义市场。张涛/摄


信义市场公交站将成为历史。小会/摄


  3月16日,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的信义市场开始搬迁。

  这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追踪溯源,最早可以回溯到100年前的马福祥官邸。

  真正和市民餐桌扯上关系,是改革开放后的事。

  前半生,它高高在上;后半生,它是人间烟火。

  1912年,马鸿逵父亲马福祥被北洋政府任命出任宁夏镇“总兵”,后又改任宁夏镇“护军使”。

  在宁10年中,马福祥在今中山北街信义市场处坐北向南,建造了官邸——将军第。为取信宁夏,在原中山北街山东老饺子餐厅与对面九大洲酒店处马路中间,修建一块大牌坊。邀请时任北洋政府国务卿徐世昌书写,取名“信义街”。

  1929年5月19日,军阀马仲英攻占宁夏省城银川,把漂亮的将军第烧成废墟。

  1933年3月,马鸿逵主政宁夏,对“将军第”进行规划设计,新建了一座“将军第”。

  1947年,马鸿逵背弃父亲马福祥对信义的初衷,把“信义街”改名为“马府街”。

  1949年9月,银川解放,宁夏省委在“将军第” 办公,新成立后的宁夏军区接管了“将军第”“五亩宅”等处房产,一些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也陆续被安置在“信义街”周围的民居居住,后来,这片地方逐渐成为部队家属大院。

  1956年,为突出银川街巷特色,有关部门把“信义街”改为“八一巷”,后又改名为“人民路”。

  1981年,银川市政府本着援引史料准确,突出沿袭相传地名的原则,重新把银川的街、巷地名进行了梳理、恢复、定名。

  旧名“信义街”改为新名“信义巷”。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信义巷成了露天市场,一些个体户、农民在这里摆地摊做生意,1988年主体钢结构的信义市场建成。

  2020年3月16日开始信义市场全面拆除。(唐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