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人才成为西宁智慧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近年来,西宁市牢牢把握人才资源,依托援青干部、“博士服务团”“青海千人计划”“京青专家服务团”“浦东专家服务团”等人才项目和载体,积极引进阶段性、候鸟型人才,为西宁智慧城市建设赋智聚能。

协调建成全省首个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王旭东是国家发改委派往西宁的第三批援青干部,2016年7月挂任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局长,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青历程。

  到西宁工作后,王旭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次到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省级有关单位汇报西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介绍西宁在信息化、智慧城市方面的规划设想和建设成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并带队赴杭州、深圳、上海等地考察对接,主动加强与移动、电信、联通公司的合作,协调推动引进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华大基因、未来伙伴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企业,加快大数据产业招商步伐。经过王旭东与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西宁建成119个政务信息化系统和一系列行业智慧应用,实现省市级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搭建起智慧城市四梁八柱基本框架,打造了“全域、实用、高效、经济”的西宁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协调建成全省首个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通过推动实现省会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18年西宁市获得年度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填补大数据在标准研制方面的空白

  “蔡博士不仅教授我们专业知识,还常在工作之余教我们如何运用管理学、统筹学来提升工作效率,跟着蔡博士一年时间让我有了很大提高!”西宁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干部来宝兴说到。来宝兴口中的“蔡博士”就是蔡立志,是第十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2019年伊始挂任西宁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蔡立志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挑起了筹备西宁市第一次大数据工作会议和编制《西宁市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的重任。在编制《行动计划》过程中,他重点从项目把关、产业布局入手提出建设性意见,确保了《行动计划》按计划印发实施。他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指导完成《西宁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通用要求》等地方标准,填补了大数据在标准研制方面的空白,并协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还不遗余力地发挥信息、人脉优势,协调促成西宁和国家信标委软件工程分委员会、中国软件测试机构联盟、中国ITSS数据治理工作组的对接,在西宁策划召开《软件工程造价评估》标准评审会、《数据资产管理要求》评审会、数据治理论坛,此举既宣传了西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又加强了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蔡立志多次联系开展上海和西宁东西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推动签订《西宁市政府—上海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软件中心和西宁大数据管理局的合作协议》,促使上海软件中心先后选派7批次技术人员支持青洽会、城洽会、数字经济论坛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各项工作,为西宁智慧应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西宁智慧城市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赵勇是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通过第二批“青海千人计划”引进的一名高层次人才。在宁服务期间,赵勇结合自己参与成都、深圳、贵州等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市大数据基础平台、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云管平台等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为西宁大数据产业园谋划、大数据产业协会成立、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参考方案,并牵头编制区块链技术应用方案、西宁市数据标准调研方案等,为西宁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积极争取来自北京的“京青专家服务团”成员刘旭、李军对我市对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把脉问诊。组织开展“浦东专家西宁行”活动,邀请浪新微电子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箭、浪新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海涛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引领,围绕《大数据发展及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人工智能建设》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促使干部职工信息化工作的站位进一步提高、视野得到拓展。“优秀专家为我们上门服务,不仅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还帮助我们开拓了思路,让我们受益匪浅!”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干部吕炳辉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