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只有打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英国故意让60%的民众感染新冠病毒获得“群体免疫”来抵御疫情?

COVID-19被宣布为全球大流行病,一些国家遵循经典流行病学理论相继调整防疫策略,从第一阶段的全面遏制调整为第二阶段的缓解策略。

其中,英国的这一策略调整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被解读为“故意让60%民众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来抵御疫情”。

问题是,NHS的系列指南中根本没有半个字涉及“群体免疫”。

而且,建立群体免疫预防传染病在社群流行的一个先决条件是,针对的必须是一种反复发作流行的传染病。像SARS那样,仅仅出现一次流行就一去不复返的传染病,群体免疫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而COVID-19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暴发到现在仅有3个月的时间,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极度缺乏。

尽管有人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流行病学特征推测,COVID-19有可能会像流感一样成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流行病。

但是,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may be”,完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支持这种“may be”,或者相反的“may not be” 。

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演讲中还特别对“COVID-19可能会变成流感样季节性流行”的说法提出批评。



鲍里斯讲话中所涉及的其他防疫内容也都是出自NHS的系列指南,比如轻症和疑似患者需要自我居家隔离7天,


英国将不对自我居家隔离的轻症急性病毒检测,

重点保护70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脆弱群体,学校暂时不全面停课等。

如果说英国首相的演讲代表了英国政府的防疫策略,所涉及的有限内容与NHS的指南相比并没有任何荒腔走板之处,不论这种策略的“价值”如何。

提出“群体免疫”的是随后出场的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他提出“群体免疫”又的的确确是基于COVID-19被假定为像流感一样每年发作的流行病。他是这样说的:

"We think this virus is likely to be one that comes back year on year and becomes like a seasonal virus and communities will become immune to it and that's going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rolling this longer term,.

60% is the sort of figure you need to get herd immunity."

翻译过来就是:

“我们认为这种病毒很有可能像季节性病毒一样会逐年发作,社群迟早将会对其免疫,这将是控制这种长期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

60%(成员的感染)是获得群体免疫所需的数字。”

英国首相前脚批完把COVID-19看成季节性流行疾病的说法,后脚科学顾问就打了首相的脸。

很显然,这位科学顾问是在跟英国首相和NHS的指南唱反调,也有人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不管怎么说,科学顾问的说法与英国政府和NHS的指南并不一致,他的说法显然不能代表前两者。

“群体免疫”成了英国首相的“谎言”?

但是,有人却因为瓦伦斯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的身份而将他的嘴里的火车安在了英国政府和NHS头上,开始对强加给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防疫方略大加挞伐。

其中,某自媒体上以国内某位生物学大咖的名义发表了一篇骂架短文,【饶毅教授:英国首相的“群体免疫”谎言】,生生把“群体免疫”安在英国首相头上,并直斥其为谎言。

理由居然是,没有什么“群体免疫力”,只有通过多数人打疫苗才能在社区形成“群体免疫现象”。

这是真的吗?

什么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指一个生物种群中,多数宿主通过先前的感染获得对一种传染病的主动免疫,从而保护种群免于该传染病流行的,宿主群体和微生物之间达成一种生态平衡。

也就是说,群体免疫并不限于人类社区,而是泛指整个自然界的生物群体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平衡现象。

用句白话说就是,双方各有“给”对方留有一定生存空间,不至于导致一方的灭绝。

只不过,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发出了疫苗接种这种预防性主动免疫方法,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让社群不需要通过感染疾病就能获得同样的群体免疫。

甚至,人类疫苗接种的终极目标是将对人类产生严重危害(致残致死)的传染病统统赶尽杀绝。

以我国为例,所有甲类疫苗都免费,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要求所有可以接种的个体接种,目标就是在人口中形成针对相应传染病的群体免疫,从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乃至最终消灭之。

其中,一种不会变脸,宿主只要感染一次或者有效接种就会获得终身免疫的“傻子”病毒——天花,已经被人类普遍接种疫苗形成的高水平群体免疫给称帝赶尽杀绝了。

而更多的传染病,包括麻疹、水痘、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等,也基本被在社群建立起来的高水平群体免疫给隔绝在人类社区之外,极少暴发更见不到流行。

群体免疫是如何形成的?

可见,无论是通过社群成员的普遍感染还是疫苗接种,都可以通过多数成员获得主动免疫而形成群体免疫,从而保护社群免于传染病的流行。


以感染形成群体免疫为例,具体来说,对于一个社群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某种全新的传染病病原体,人们普遍易感,全体人口都是其易感人群,这种疾病就非常容易在这个社群中传播、流行。

如果这种疾病传染性很强,最终往往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感染,形成大流行。

在医学上,具有这种特征的疾病病原体一旦出现就会被认为具有造成大流行的潜力。

因此,一旦发现出现这类病原体,医学界和各政府就会高度紧张和警惕。

造成这次COVID19流行的2019-nCoV就完全具备这些特征。因此,从一开始,很多科学家和WHO就警告说COVID19形成全球大流行不可避免。

如果一种疾病曾经在社群中造成少数成员的感染获得免疫。当这种疾病出现,同样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并最终感染除被免疫者之外的大多数人。

相反,如果一种疾病曾经在社群中普遍感染并获得免疫,(绝)大多数成员产生了针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即形成所谓群体免疫,这种疾病在这个社群的传播就会“四处碰壁”,即使其中有少数人没有被免疫,也因为传播途径被阻断而不容易被感染。

流感,为什么挥之不去?


一些疾病不容易被控制,会在人群中反复流行,而又没有有效疫苗可用时,这种疾病最终往往通过普遍性感染在人群形成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的保护性与个体被免疫的比例有关,比例越高,该病就越不容易在这个人群流行。达到全面保护所要求的的免疫比例阈值根据具体疾病的传播强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通常需要超过80~90%。

如果比例不高,疾病仍然可以在人群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流行。

季节性流感就是这样的一种典型。

大流感大流行发生,大流行地区人口中约50~60%成员被感染,流行过后形成一定水平的群体免疫;但,这尚不足以让社区获得足够的保护。

加之流感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特别容易发生变异。

因而,即使大流行后,流感仍会在社群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地方性流行。

由于相对较低的空气湿度和气温更有利于流感病毒的生存和活跃,因此,流感通常在南北半球温带区的冬季更容易流行,因而被称为季节性流感,有时候甚至干脆称为冬季流感。

这并不意味着高温的夏季就绝对不会发生流感,只不过流感病毒不够活跃,不足以形成流行,只有散发传播而已。

而在围赤道的热带地区,流感则会常年性散发甚至一定水平的流行。

可能会有政府采取“群体免疫”作为防疫策略吗?玩笑不是这么开的


因为,COVID19表现出一些类似于流感的特征,因而有些人担心COVID19会像流感一样每年发生季节性反复流行。

这种担心也是更急迫的开发COVID19有效疫苗的主要动机。

但是,这种担心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迄今没有任何哪怕一点的直接证据来支持这种可能。

在证据为王的循证医学,或者基于科学的医学语境下,不会有哪一个政府会愚蠢到拿这种子虚乌有的纯粹的理论可能性作为防疫策略的基础。

因此,说任何国家会采取故意让大多数民众感染来获得“群体免疫”以抵抗疫情的人,脑回路不是一般的清奇。

综上所述,群体免疫是生物界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主要是通过种群成员皮鞭感染获得的。即使在是当代人类社会,我们开发出了许许多多针对严重疾病的疫苗,但是,对于更多的传染病依旧是依赖大多数成员的普遍感染在社群中形成群体免疫来维持某些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