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要好,病人是來看醫生的又不是來看後勤的?

小城故事208157646


我們先不討論為什麼。我們先討論”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好“這個結論,您是怎麼調查出來的?是一家呢,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醫院的普遍現象?


愛理不理34763066


工資待遇高低,取決於很多因素,並不是一線醫生的工資就一定要比後勤人員高。


我鄰居王主任,是我們市某醫院的後勤人員。他以前負責急診室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即將退休的王主任,向醫院申請,到後勤部門工作,不參與醫院急診室工作。


雖然是在後勤辦,但是, 王主任的工資很高。他是高級職稱,相當於相比干部的工資。他的職稱,在醫院裡屬於非常高的。很多醫護人員達不到高級職稱。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年輕醫護人員工資不如王主任高。


其實,後勤人員和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並不是完全由崗位決定的,還有很多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一是工作崗位不同。工作崗位是決定工資待遇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在醫院,醫生是最主要的崗位,直接面對患者。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肯定是醫生的工資要比後勤工資高,崗位工資肯定會高。


二是級別不同。不管是醫生還是後勤,都存在一般員工、管理層和領導層的職務區別。一般員工的工資肯定要比管理層工資低。後勤部門,大多數是一些老同志在擔任,他們的職務一般都比較高,導致他們的級別工資高。


三是工作年齡不同。工齡是影響工資待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剛入職的年輕醫生,和即將退休的後勤人員,工齡差別很大, 工齡工資也是存在很大差距。


四是專業技術不同。由於醫院屬於事業單位,員工屬於事業編。他們的工資受職稱的影響很大。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高級職稱相當於正縣級幹部待遇,中級職稱相當於正科級幹部待遇,而初級職稱則相當於科員待遇。職稱不同,工資差別很大的。



對於題主談到的後勤待遇要比醫護人員好問題,並不具有普遍性。很多是個性方面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後勤人員工資都要高於醫護人員。可能是某個原因,導致了後勤人員工資高。但是,不能一概而論。


綜上所述,對於題主談到的問題,並不是普遍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職場百靈鳥


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好,有這種情形的存在,但並沒有普遍性,只是一些個案而己。



我一個熟人老李原本是醫院心腦科的骨幹醫生,學科帶頭人,已經拿了多年高級職稱,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無法再繼續做這份工作,於是便主動申請調整工作,到醫院後勤服務部!

他已在後勤服務部上班5年了,再過幾年便將退休了。儘管他的工作已經被調整了多年,但很多熟悉的醫生依然還是稱他為“李醫生”,這讓那些剛進入醫院不久的年輕醫生,很是不解此事,怎麼後勤服務部還有醫生,而且工資還很高,讓他們很是不服,一個後勤人員竟然比我們這些一線醫生還高呢?

後來這些年輕醫生向科室領導慢慢了解到,這個“李醫生”原來是醫院心腦科的“一哥”,因為一次超長時間手術後,不小心在洗手間摔倒,引發腦梗導致其右手出現了顫抖。不得已才離開了醫療一線而去後勤服務部工作。

所以醫院有些後勤人員比一線醫護人員好,這種情況也是客觀存在的,但他只能是少數現象,並沒有普遍代表性,往往是一些特殊原因導致。



一、後勤人員可能是高職稱醫生轉崗而來。

有些醫生可能因為一些自身的原因,不再適宜幹醫生的行業,於是醫院便將這部分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生,轉到後勤服務工作崗位上。

這些人由於具有高級職稱,工作的年限比較長,因而他們平常的工資待遇也就比較高。而另一些年輕醫生剛剛入職不久,他們對這部分後勤人員並不瞭解情況,而是將他們誤認為普通的後勤職員而已。

從而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知:這部分人幹著後勤的工作,卻比他們幹著一線工作的醫生工資還要高。

所以其實是由於一些一線的醫護人員,對這部分後勤人員的具體情況不太瞭解的結果。

二、一線醫護人員入職較晚,又處在效益較差的科室。

我們知道在醫院來說,醫護人員的工資收入不僅僅與他們的職稱有關,而且與他們所處的科室效益也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在同一家醫院,不同科室之間的醫護人員,也會有很大的收入差距。哪怕是同一個院校出來的醫護人員,同期參加工作,就因為所處的科室不同,那麼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可能是幾千上萬。這在現在的醫院來說,是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

所以那些剛剛入職不久的年輕醫護人員,由於本身職稱較低,又處於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差的科室。很自然這些人的工資待遇,還不及醫院後勤人員的工資收入,也就是已經很正常的事情了。



整體來說,醫院後勤人員絕大部分是沒有一線醫護人員工資收入高的。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後勤人員工資收入比一些一線的醫護人員高,而就此來評價後勤人員的整體收入高,這是不恰當的,也是不準確的。

總之,題主在認識和評價這個問題時,還是應該全面綜合分析的好,不能一葉障目而失去理性思維。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餘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這的確是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醫院後勤待遇都要比醫護人員待遇高。

一、的確存在這種情況。

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曾經問過我表姐:他們當醫生的每個月能領多少薪水,她們當護士的每個月領到多少薪水,後來發現後勤工作人員他們的薪水可能僅僅比醫護人員薪水低上一點點。

聽到這個的時候還是蠻震驚的,畢竟在我的思想認知當中,按理來說應該是醫生的薪水最高,護士的薪水中等,然後是主任的薪水靠後,再之後就是後勤部門呀。

畢竟像主任這一級別的,他們在醫院當中很少給患者看病,而醫護人員他們接觸的更多就是患者,既然他們接觸到了患者,並且積極主動的幫助患者療傷,為什麼他們領到的薪水還不如主任高呢?

當我把這個問題反饋給表姐的時候,表姐就像看孩子一樣看著我說道:主任的薪水比醫生薪水高不是理所當然嗎?因為人家是主任呀。

好的,這個問題暫且不去探討,單純的來看一看:為什麼後勤保障部門的薪水要比一線醫護人員的薪水還要高呢?

該階段,好像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所拿到的補貼也要比後方領導所拿到的補貼要高呀,後勤保障部門為什麼拿到的薪水要比一線的醫護人員還要多呢?

二、除極個別後勤保障部門之外,理論上來說他們拿到的薪水要比一線的醫護人員薪水低。

世事無絕對,對於一些醫護人員來說,他們可能拿到的薪水低於負責後勤保障部門拿到的薪水有多方面原因的。

比如後勤保障部門有某些聯繫,他們能夠為公司帶來多大的效益,或者他們在醫院當中是頂樑柱,後勤部門沒有了,他們整個醫院都得黃了,醫院裡面再也沒有一個病人來看病了。

如果後勤保障部門真的存在這種情況,並且他在醫院的作用非常大,那沒有問題,情有可原。

可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醫生的薪水會比後勤保障部門的薪水要多一些,畢竟醫生的本職功能就是救死扶傷,既然救死扶傷的給人家多一點薪水在情理當中。

作者:職場全能王,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職場速成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擅長職場問題指引和輔導。歡迎大家贊、轉、收、評,期待大家的關注~~~

職場全能王


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人員還要好,這個情況是存在的,但並不是普遍現象,不能以偏概全,畢竟醫務人員才是創造業績的主力軍。

一、存在醫院後勤待遇優於一線醫護人員的情況

同個醫院的,很多護士小姑娘都非常羨慕後勤人員,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調去後勤上班,過上週末休息,工作清閒,沒有患者爭吵廝打的日子。最重要的是,後勤的工資可能比她們這些累死累活,輪大夜班,動作稍慢就捱罵的護士要高出不少。

究其原因,醫院後勤,不少是關係戶的"後宮",哪個領導的親戚之類,不斷塞人進來,後勤機構變得非常臃腫,人員冗雜,人浮於事,待遇又不敢給低,而醫院又是自收自支的單位,所以只能把政績壓力施加到義務人員身上,而理所當然地認為:後勤人員只是負責後勤的,給不了他們什麼業績指標,但加班費還是要給的,所以後勤人員待遇更好,壓力更小。

二、醫護人員待遇高於後勤才是主流

當然,不可否認,現實當中的確存在醫院後勤人員拿的錢比前線醫護人員多的情況,但大體上,醫護者的待遇都會高於後勤的待遇。

畢竟醫院工作者的的基本工資目前還是和事業單位工資標準差不多,先是基本工資,這個和員工個人的學歷、職稱、經歷相關,和所在的科室無關。另外就是績效獎,假如係數是1,那後勤人員只能拿這個1係數的績效獎,而醫務人員,則往往拿高於1係數的獎金,尤其是醫生,這樣也就能與後勤人員拉開薪酬差距。所以總的來說,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還是會優於後勤人員的。

結語

總的來說,醫院後勤人員待遇比一線醫務人員待遇好,這個是確實存在的情況,原因除了個人的自身條件外,還有背景因素的作用。但大趨勢上,醫護人員的待遇肯定是高於後勤人員的。


感謝閱讀,企業資深HR,不妨添加對我的關注,有什麼職場問題方便隨時交流。


心念HR


醫院的運轉是需要自己掙錢的。掙錢是必須醫護人員自己事情的。
醫院月月是不能賠錢的。所以醫護人員是要有任務的。後勤人員沒法定任務那是理所當然的。但任務不是由醫護人員參與制定的。任務制定的標準之一是不能讓後勤拿的少的。後勤人員數量是很龐大的。定的任務是很苛刻的。


苛刻到累死累活忙一個月了,最終還欠醫院錢的。後勤部門與是上級有直接對接的。後勤部門管事的都是與政界有關係的。領導的升遷是需要政績的。政績是需要有數據支撐的。醫護人員是創造數據的。後勤部門是輸送數據的。幹活的不如總結的。幹成果的不如送成果的。因此後勤部門和領導是很熟絡的。後勤部門的工作領導是能直接感受到的。後勤部門的待遇領導是不忍忽視的。古今中外一線員工的工資都不可能是最高的。一線員工都是要創造剩餘價值的。剩餘價值是不用上交的。產生剩餘價值的都不如分配剩餘價值的。領導是管分配剩餘價值的。後勤是圍在領導身邊,對領導有直接影響的。

所以,醫護人員待遇不如後勤那是有原因的。


俏地丁


任何一個單位,人員工資的高低,都不是純粹以崗位來確定的,醫院同樣如此。


目前只要是公立的醫院,都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和獎金,都是按照一定的薪酬制度和規定來確定的,一般會綜合職級、職稱、工齡等多種因素來定工資多少。

醫院裡,無論是醫生還是後勤,都屬於醫院的工作人員,崗位雖然不同,但醫院工作人員的身份是一樣的,所以工資分配的原則和制度肯定也是一樣的。


對於病人來說,認為醫生在一線很重要,其實醫院的後勤保障也非常重要。沒有及時的後勤保障,整個醫院可能就無法正常運轉。

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好,這應該也是針對一些具體人而言的,並不可能說是所有後勤都比醫護待遇好。待遇好的原因可能是:

1、崗位的職務比較高。如後勤處長的工資一般都會高一些,因為相當於醫院的中層。

2、職稱高。後勤人員也是有職稱的,對應醫護人員的職稱,享受的待遇是一樣的。

3、工齡長。有些後勤人員的工齡時間比較長,這對工資也是有影響的。

4、加班工資。後勤崗位經常需要加班,一般會享受加班補助。



這裡只是列出一些影響因素,當然每個醫院的情況不一樣,人員結構也不一樣,所以情況也會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醫院裡只有崗位不同,後勤和醫護都是需要的,也是重要的。


星雨如風


這種問題確實在客觀中存在,不但是醫院,好多行業、單位、企業中都存在這種現象。工作在第一線的人未必是工資最高的,而隱藏在後臺的人收入卻是最低的。在眾多存在這樣情況的行業內,這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這是由於一個單位、企業的分配方式決定的。拿鐵路為例,第一線的職工永遠也沒有上級部門裡的科長工資高,除了機車乘務員這種靠超勞超時用健康換錢的崗位。

其實,這種分配方式企業的基本規律。一方面管理人員和一線人員承擔的責任不一樣,不能僅僅依據後勤人員和一線人員的性質區分就確定工作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屬於更高一個級別的崗位,這樣的收入差距,有助於提高一線人員向管理人員競爭的積極性。

結語:

企業用工的工資分配不是一個簡單的崗位區分,是經過嚴格的工作量、貢獻值等數據測算出來的,這裡面同樣也包括責任和權力的統一和協調。在企業中如此,醫院作為類似於企業的單位,也不能跳出這個規則,甚至更有過之。職場如江湖,且行且珍惜!


率職之言


讓我來回答這個一直讓我羨慕的崗位。

首先,後勤這個詞聽起來不怎麼雅觀,但其實也很重要,所以在醫院運行中人家成了香餑餑,而且它的權利和工作責任完全可以影響,甚至約束到一線每一個職工。

舉個例子,著名的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被部分學者歸結為後勤保障不足。因為主管後勤保障的翁同蘇與李鴻章有仇,所以一方面積極主戰,讓北洋水師出戰,而另一方面即不給錢,也不給炮彈。任你北洋海軍船堅炮利,如何能戰勝日軍。仗打輸了,人家還要在朝廷追你的責。

第二,從上邊這個例子不難看出,雖然後勤崗位聽起來不雅,但其實人家在工作中已經悄然無聲的成為了一線職工的領導崗位。也就是說工作中是人家管你,而不是你管人家,既然人家是領導,自然要先維護自身利益。

我的一位同事曾說了這麼一個故事,說自己現在之所以沒有成就都是他們當兵時的營長害的。當年退伍安排工作時,營長說那些沒文化,愛打架鬥毆的戰士你們去行政後勤崗位,這些崗位不要文化和技術。而他因為是衛生兵,會包紮傷口及打針輸液,所以讓他回去當個醫生,結果二十年後,那些愛打架鬥毆的戰士都當局長,科長了,而他還是一個普通醫生。

其實這個故事又何嘗不是社會上爭議最多的為什麼上學時考試第一名的學生最後常常不如考試最後一名的學生成就大的原因呢?


逝去的經典文化


作為一名醫療行業的HR,誰告訴你醫院後勤待遇比一線醫護還要好?在我瞭解的醫院中,無論公立三甲,還是民營醫院,都從來未出現這一現象。當然,如果你拿年輕護士與資深管理層相提並論,我表示無話可說。

醫院人員並非簡單的後勤和醫護之分,而是會按照與患者的親疏關係,將醫院人員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四線

。我們的一線概念,指門診和病房的醫護人員,一線人員直接接觸病人,如兒科門診,外科住院等;二線人員,主要指一些檢查科室的人員,如放射科、彩超室,相對間接;三線人員則是醫政科、護理部、院感辦這類科室,接觸病人並不頻繁,但卻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類人員大部分是從一線二線轉過來的;四線人員,就是我們常說的後勤行政人員,如財務、人資、信息科、司機班等都屬於此類。

二、病區值班的劃分

很多人把醫院整體人員分類與病區值班容易混淆。病區值班需要一、二線和三線值班人員。一線值班人員為取得醫師資格的住院醫師,二線值班人員為主治醫師、低年資副主任醫師,三線值班人員為科主任、主任醫師或高年資醫師。

一線值班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應及時請示二線值班醫師。二線值班醫師應及時指導處理,二線值班醫師不能解決的困難,應請三線值班醫師指導處理。醫務科或醫院總值班,是負責協調的。

醫院非常重視資格證書,如你不是執業醫肯定不能寫病例,你沒有護士資格證只能去當導醫,職稱等級、學歷與基礎工資掛鉤,這很容易給我們造成錯覺,一線醫護人員的工資很低。這一點我不否認,對於剛畢業學歷又很一般的醫護,基礎工資的確低於一般後勤人員。

不同醫院的醫護人員,薪酬差異非常大,如公立三甲的護師月收入上萬屬於偏低,但一般中小醫院,很多護師長也就這個水平,區別在於工作量!而後勤人員,只要在同區域,薪資差異雖有,但絕對沒有醫護這麼大。為什麼?因為差距大的一定程度,他就會向其他行業流動,但醫護人員的流動難度實在太大了。

病人是來看醫生的又不是來看後勤的,所以醫生的收入一定高過後勤?這個觀念應該還是很有代表性的。美容行業收入最高的不是後勤,一定是主刀,甚至會高得超乎你想象,因為他一個人決定整個醫院的品質和口碑。

院的績效已經從傳統的論資排輩轉為阿米巴思維。醫院會按照各自的崗位做價值評估,這決定的是基礎工資,而績效採用阿米巴思維後,更注重各個科室的盈利能力,這也會出現,同一個護士,一樣的職稱職務,但收入差距巨大,甚至比後勤還低。

至於後勤,並非沒有任務就無法無天了,別忘了醫院還有總任務的,因此總任務就是所有後勤人員的目標值,通過這種模式,倒逼後勤人員做好一線服務。

這樣的績效模式,並不能保證醫護人員的績效一定高過後勤,與總任務與各科室的任務有關。最理想的狀態,所有任務都完成,但依然會有個別科室低於平均值,也意味著這個科室的醫護人員會比後勤的績效低。

總之,從總體分析,我們會看到依然是一線人員的整體薪資高於後勤,並且從晉升空間來看,一線人員的空間更大,醫生可是越老越吃香,退休後返聘的排長隊呢。即使那些從技術崗位走向管理崗位的人員,薪酬也不佔優勢,他們看中的是職業生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