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老年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不容忽视的鉴别诊断

我们先从近期两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62岁老年男性患者,1年余前开始出现反复下肢水肿伴尿泡沫增多,外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未予积极治疗;1月前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尿量逐渐减少至无尿,伴有水肿、胸闷症状,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腹泻改善,但血肌酐进行性上升至700umol/L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2年前自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血压降低,遂停服降压药物,血压波动于90-110/65-75mmHg;肾脏B超形态正常;继发因素排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M蛋白分析提示阴性;入院后多次查心电图提示肢体导联广泛低电压,V1~V3呈rS型,R波升高不明显;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明显增厚;给予血液净化治理、补液等综合治疗,补做肾穿刺活检标本特殊刚果红染色,病理提示肾脏淀粉样变性,患者未同意行骨髓检查。

案例二:63岁老年男性,尿蛋白1+至2+、无下肢浮肿,血肾功能正常合并贫血。入院检查提示中度贫血、血肌酐正常,血球蛋白显著升高,M蛋白检查提示检出λ型IgG轻链,骨髓检查提示浆细胞30%,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肾脏淀粉样变性。

以上两个病案总结一下:两位老年患者均表现为蛋白尿,一例合并低血压,一例合并与肾功能不平行的中度贫血,最后均确诊为淀粉样变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患者可以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肾脏损害、贫血、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因此,老年患者出现蛋白尿时,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尤其是合并不明原因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高钙血症的患者,特别伴有血压下降,一定注意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肾损害!!!常规的、微创的骨髓穿刺术务必及时按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