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涉农福利“来袭”,菏泽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战役”

为推动菏泽市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六大行动”,确保到2025年,菏泽市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半数以上乡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菏泽市人民政府特制定《菏泽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并下发至有关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记者了解到,在由菏泽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多部门配合的乡村产业平台构筑行动中,将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县级围绕优势产业,计划到2025年创建1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镇围绕区域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旅业,到2025年创建7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村级围绕传统手工业、传统食品业、传统小商品加工业等,到2025年创建1000个市级以上乡土产业名品村。通过三级平台打造,促进县乡村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在乡村产业融合方面,将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到2025年,计划培育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3个、示范企业40家、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培育省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家以上。同时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计划实现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200亿元。

同时,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山东菏泽国家农业园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44万亩,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开展乡村产业绿色发展行动,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全市建成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60万亩以上。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应达到65%。

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推进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级联创,到2025年,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稳定在100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300家,市级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20个。

在招引培养乡土人才方面,围绕县域农业产业布局,突出“一县一品”,编制急需人才目录,定期集中发布,定向引进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提升乡村吸引吸纳人才能力。继续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工作,引进海内外适用人才,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农村产业带头人。到2025年,全市计划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5万人左右。

为支撑保障乡村产业振兴,我市将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兴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每年筛选10个以上重大涉农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农业发展银行综合授信25亿元以上,探索“政企农银保担”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

为探索推广乡村产业发展“点供”用地模式,我市将建立台账和数据库,利用3年时间全面盘活利用现有闲散土地。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