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席妈妈,6个孩子全部送进哈佛耶鲁,秘诀是什么?

这家是个名校俱乐部

韩国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超级妈妈,她将自己的6个孩子全部送进哈佛、耶鲁名校。

《纽约时报》称其为“全球妈妈的典范”,称其家庭可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先来看看她六位子女的情况,简直集齐了世界顶尖名校offer。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最高学位——MFA(艺术硕士)。

这位母亲叫全惠星,出版有《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她喜欢中国文化并曾学习汉语,在向哥伦比亚电视台介绍其教育理念时,表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有句话叫“功夫在诗外”,这位母亲的教育成功之处在于功夫在“学”外。

那么,她培养儿女的秘诀到底是哪里呢?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

可能有人认为,全惠星一下子培养6个优秀的孩子,肯定是个全职家庭主妇。

要知道,在当今学习环境下,家里一个孩子,都把父母累得够呛,又是辅导班又是接送,天天跟赶场似的。

但是,全惠星认为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得提高母亲的能力。

全惠星本人就非常出色,她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二年级时,以全额奖学金作交换学生去美国留学,在迪克逊大学学习社会学,后进入波士顿大学研究生院,取得社会学博士和人类学博士。

所以,妈妈们要在自己职业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华,成为孩子的榜样。

当孩子看到母亲在工作上出色表现时,孩子会心生自信,并获得成长过程中的力量。因为,当他见到自己的母亲能做到时,也会相信自己能做到。

同时,只有妈妈自己不断提升、成长,有能力影响、帮助他人,才有资格、资本成为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比如,当孩子遇到了学习的障碍,对他而言,父母三四十岁仍奋力考博、考证通关的经历比多少说教都有力的多。

儿子嘟嘟四岁时看到我手机里的一张工作照,当时我拿着话筒在做培训。儿子看后兴奋而自豪地说:“哇,妈妈你是队长呀!”

他虽然不能理解我所做的工作,但他知道拿着话筒的我可能做着不同寻常的工作,就像他们小伙伴中令人羡慕的“队长”。


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全惠星认为,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爱孩子,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努力做自己。

中国文化中有父母牺牲、子女孝顺的理念。这固然是美德,不过也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界限不清的问题。

无条件牺牲自我的父母人生往往充满遗憾,等到年老后又希望依赖孩子。

去年皮克斯有个大火的获奖动画片《小包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母亲做了一个包子,后来包子成为一个小孩,母亲宠他爱他。有一天,包子长大了,要跟女朋友离开。母亲不允许就一口吃掉了他。

当父母无条件地为孩子牺牲时,容易把自我与孩子看成一体,或者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这对孩子的独立成长极为不利。

想到学区房的问题。如今,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几个家庭,往往合力购买学区房,掏空家里经济就为孩子能上个好学校。

说实话,这种无条件地付出牺牲,到底能对孩子起到多大的用处实在不好说。

当然,不是说不让孩子上好学校,而是父母应量力而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促进孩子的成长。

适度的爱才是对孩子负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