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学一个月,孩子反常变“差生”?现初高三学生需要更多心理关爱

已近三月中旬,大地回春,草木泛绿,若不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学校里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忙”景象,老师、学生上课下课,初三、高三复习备考。

然而,疫情让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启网课模式,现已将近一个月之久,大部分省市尚未明确开学日期。长时间网络上课、居家学习,这是学生、家长都未有过的经历,暴露出种种问题,特别是一些初三、高三学生出现反常行为,让家长既困惑又焦虑。


1

综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收到的来自学校、家长的咨询,学生的反常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1.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家长沟通困难

初三学生小涵,原本是一个成绩不错、学习努力的孩子,在家比较听话,很少与父母发生争执。然而,宅学以来,她变化很大,经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作息饮食越来越不规律,常常很晚才睡,白天没精神,不想吃饭就不吃了,饿了就随便吃几口零食。有时,虽然坐在书桌前,但是学不进去,不由自主地发呆。在家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父母说话稍有不顺心,就怒气冲冲地怼回去。她的表现让父母感到十分奇怪,也很担心。

2.自我否定,丧失信心,过度焦虑。

高三学生小杨最近意志消沉,学习懒散,缺乏动力。小杨原本处于班级中等偏上水平,努努力很有希望冲刺重点一本。但是学校安排网课以来,不太适应,总感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安排复习。他特别害怕老师在网课上出新题,因为常常看到同学们陆续报出答案,自己却还没有思路,就感到头皮发麻头脑发懵。有时,他甚至冒出极端的想法,认为自己被这个遥遥无期的长假毁了,没什么希望,随便考个大学算了。


3.放纵自己,逃避现实,沉迷游戏。

小军也是高三学生,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家里对他原本寄予厚望,但是没想到宅学让小军大变。他除了上学校的网课以外,其他时间都在上网玩游戏,老师布置的作业仿佛与他无关,自己也不安排复习,好像高考结束了似的。小军以前从不沉迷游戏,高考一天天逼近,竟变成“网瘾少年”,家长无法理解,焦虑万分。

2

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为何宅学一个月竟变“坏”?

其实,上述反常表现是由于孩子们没能快速适应当前环境变化而引发的应激反应。突发的肺炎疫情打乱了孩子们的学习节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习惯的校园群体学习环境变成了宅居的独自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到心理不适应,引发焦虑、内疚、恐惧、抑郁、习得无助等负面情绪反应,或者引发合理化、压抑、倒退、补偿、抵消等心理防御机制。

而长时间宅在家中又极易引发“孤岛效应”,加剧负面情绪反应。人天然具有社会交往需求,而因特定原因,被限定在某个具体空间或抽象的特定范围之内时,社会交往受到限制,就会产生急剧的情感变化,这就是心理上的“孤岛效应”。孤岛效应强化了学生与老师、同学们的疏离感,会引发孤独、被疏远、失落、无助等感觉。

此外,对于初三、高三同学而言,压力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反常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中、高考给初、高三同学的压力无处不在,不少同学由于缺乏自我察觉能力、缺乏压力管理知识,不能正确识别压力、觉察情绪。有学生表面上看去毫无压力、轻松自如,但内心早已焦虑不安,不知道如何正确缓解压力,就通过玩游戏、追剧等暂时性逃离的方式缓解痛苦与不安。


3

面对孩子的反常行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干预?下面给出四点建议。

1. 引导孩子对当下客观环境、主观行为及情绪的变化有所认知。家长可以首先尝试理性地和孩子谈谈,让孩子认识到当下的“封闭隔离”只是暂时状态,引导孩子反思自己最近的行为、情绪表现,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让孩子通过自我察觉来调整情绪。这里可以采用“长焦透镜”工具,也就是让孩子去思考,如果过三年、五年再来看这一段特殊时期,他/她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门,也可以请孩子喜欢、认可的亲友代劳。

如果正面交流实在困难,不妨试试暗示的方式。比如,一家人吃饭时,父母两人像随便聊天一样,聊聊自己对疫情的感受,吐槽一下自己宅家的负面情绪,总之就是把要说与孩子听的话间接地传递给他/她,引起他/她的反思与自我察觉。

2. 使用积极语言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何为积极语言?积极语言,是指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的语言;是能让人感到被理解、有希望、被安慰的语言;是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发挥优势和潜能的语言。积极语言并不是一味夸赞对方,而是能让交流变得有趣、有效、可持续的语言。在平时亲子沟通中,少用以“不”“别”开头的话,如“不行,不努力、不听话、别动、别看手机”等,这种话让孩子感到被否认,不被信任;多说理解孩子、正向肯定的话,如“好,试试,能做,我理解、我尊重、我期待”等,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到被肯定、被尊重、被激励。有家长可能会问,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难道不说不管吗?不是的,关键在于怎么说。

看到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家长常常会一通批评,或者稍微表扬一句然后是一通批评。据研究表明,无论是“始终批评”还是“先扬后批”的语言风格,听话者的厌恶感受几乎相等,而“积极引导”的语言风格比“始终表扬”更让听话者乐于接受,让听话者更能感到振奋,感到被信任。那么,“积极引导”怎么说?“积极引导”的话语结构是,先表扬,再指出不足,最后引导改变。下面举例说明。

看到孩子学习磨磨蹭蹭,晃晃悠悠,每天很晚才睡,次日没有精神。如何用积极语言引导?家长可以这样说:妈妈(爸爸)看到你最近很用功,每天学到很晚才睡觉,精神可赞,给你点赞。不过,睡太晚也有很多弊端,你看你白天没什么精神,效率是不是会打折扣啊。妈妈(爸爸)建议咱们确定一个时间,准时睡觉,落下没学完的部分,想办法第二天、第三天给补上,先把作息时间调整过来,你看怎么样?

3. 引导孩子深入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自我的小世界投向更为广阔的大世界,从而帮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新冠肺炎疫情必将成为中高考的重点切入话题,家长可以此为由,鼓励孩子每天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并固定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建议家长和孩子事先商量好信息收集、分析的角度,比如:

(1)关注疫情每日数据,探寻一次传染病疫情的发展规律。

(2)关注社会各界力量的反应,政府、医务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等。

(3)关注疫情期间涌现的抗疫英雄的故事,平凡人的感人事迹。

(4)关注疫情在全球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反应。

……

具体选择哪些角度,如何收集、分析,要尽量让孩子决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4.为孩子选一些中高考压力管理的课程或者文章,让孩子对所面临的压力有更理性的认识,同时学习一些实用的解压方法,能进行自我调解。



结语

肺炎疫情与宅家学习,对于初高三学生们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新的心理挑战。在这特殊的情况下,家长要义不容辞地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守护者,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科学地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