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左丘明《左传》解析第七十七讲: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成公十三年》即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晋厉公派郤锜来鲁国请求出师,打算治理不恭敬的诸侯。二是鲁成公去京师,朝见周简王后随从晋厉公征伐秦国。三是成肃公出发前在社庙接受祭肉,不恭敬。三是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宣战。四是晋军率领诸侯联军在麻隧与秦军开战,秦军失败。五是成肃公在暇地去世。六是宋国发生内乱。七是曹宣公在军中去世,公子负刍杀死太子而自立。子臧安葬曹宣公后打算逃亡,但国人都要追随他。公子负刍畏惧,承认罪过并让位。

《成公十四年》即公元前577年,周简王九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六件事:一是卫定公去到晋国,晋厉公强行卫定公会见孙林父。卫定公不同意。二是卫定公设宴招待苦成叔。三是宣伯去齐国迎接齐女。四是郑国两次征伐许国。五是侨如带着夫人从齐国回鲁国。六是卫定公疾病,立公子衎为太子。卫定公去世后,夫人姜氏认为他会亡国。

【经】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三月,公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将事不敬。孟献子曰:「郤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郤子无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三月,公如京师。宣伯欲赐,请先使,王以行人之礼礼焉。孟献子从。王以为介,而重贿之。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淆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殒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涷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仇,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晋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錡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栾金咸为右。孟献子曰:「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迓晋侯于新楚。成肃公卒于瑕。六月丁卯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不能,杀子印、子羽。反军于市,己巳,予驷帅国人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龙、孙叔、孙知。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

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郑公子喜帅师伐许。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秦伯卒。

【传】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公不可。

夏,卫侯既归,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而见之。卫侯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卫侯见而复之。卫侯飨苦成叔,宁惠子相。苦成叔傲。宁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为享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故《诗》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秋,宣伯如齐逆女。称族,尊君命也。八月,郑子罕伐许,败焉。戊戌,郑伯复伐许。庚子,入其郛。许人平以叔申之封。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舍族,尊夫人也。故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卫侯有疾,使孔成子、宁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为大子。

冬十月,卫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见大子之不哀也,不内酌饮。叹曰:「是夫也,将不唯卫国之败,其必始于未亡人!乌呼!天祸卫国也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大夫闻之,无不耸惧。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尽置诸戚,而甚善晋大夫。

译文

十三年春,晋厉公派郤锜来鲁国请求出师,打算治理不恭敬的诸侯。孟献子说:“郤氏快要灭亡了。社会行为规范,是身体的躯干;恭敬,是身体的基础。郤先生没有基础。而且作为先君的嗣卿,接受命令来要求出兵,是要保卫社稷,但却怠惰,是抛弃君主的命令,不灭亡还做什么?”三月,鲁成公去京师。宣伯想得到赏赐,请求先行出使。周简王以外交官之礼接待他。孟献子跟从鲁成公。周简王认为他很独特,而赠送重重的礼物。鲁成公及诸侯朝见周简王,于是随从刘康公、成肃公会合晋厉公征伐秦国。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肉,不恭敬。刘康公说:“我听说,民众接受天地之中气以生存,就是命,因此有动作礼仪最佳行为方式的威仪法则,以决定命运。能做到的人养育这些以得福,不能做到的人败坏这些以取得灾祸,因此君子勤勉于社会行为规范,小人尽到自己的力量。勤勉于社会行为规范不如致力于恭敬,尽到自己的力量不如宽厚老实。恭敬在于养神,老实在于守住基业。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拿着烤肉,战争有接受生肉,这是祭祀神灵的大节。如今成先生怠惰,是抛弃天命,恐怕不能返回了吧?”

夏四月戊午日,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断绝外交关系,说:“从前我先君晋献公与秦穆公互相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来申明,再用婚姻来加深。上天降祸于晋国,晋文公去到齐国,晋惠公去到秦国。不幸,晋献公去世。秦穆公不忘过去的规律,使我们惠公能够在晋国主持祭祀。但又不能成就大功勋,而有了韩地之军队。后来心里又懊悔,因此使我文公成功,这都是秦穆公成就的。“文公亲自身披甲胄,跋涉山川,逾越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虞、夏、商、周之后裔,都来朝见秦国,那就是回报了过去的规律了。郑国人谴责君主之亲赴疆场,我文公率领诸侯联军及秦军围困郑国。秦国大夫不向我们君主询问,擅自与郑国结盟。诸侯都憎恶这种行为,打算与秦国拼命。文公恐惧,安抚诸侯,才使秦军能够回国而没有受到伤害,这就是我晋国有大的成就于西方秦国。“不幸,文公立即过世,穆公不来慰问,还污蔑我们去世的君主,孤立我们襄公,轮流侵犯我殽地,断绝与我们友好的国家,征伐我们保卫的城邑,断绝我们的属国费国滑国,离散我们兄弟之邦,扰乱我们同盟国家,颠覆我们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君主过去的功勋,而又畏惧社稷的陨灭,因此才有殽地的军队。我们仍然愿意赦罪于穆公,穆公不听,而靠近楚国来图谋我国。上天引导正派,楚成王失去性命,穆公因此不能完成于我国得逞。“穆公、襄公立即过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我国穆姬所生,但又想毁坏分割我公室,倾覆我社稷,率领我国的一些毛贼,以动摇我国边疆,我国才因此有令狐那次战役。秦康公仍不悔改,进入我国河曲一带,征伐我国涑川,俘获我们王官,分割我们的马群。我国才因此有河曲那次战役。我国东边道路不畅通,那就是秦康公断绝我国友好所造成的。

“等到我君继承,我君主晋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方说:‘也许会安抚我们吧。’但君主也不加惠结盟,反趁我国有狄人侵犯之难,进入我国河县,焚烧我国的箕地、郜地,铲除伤害我国农民的收成,杀戮我边陲民众,我国才因此有辅氏的聚集。“君主也后悔战祸的蔓延,而想求福于先君晋献公、秦穆公,派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们同样友好抛弃旧恶,重修过去的规律,以追念以前的功勋。’盟誓还没有完成,晋景公就去世,我们君主因此有令狐的会见。君主又不记吉祥,背弃盟誓。白狄与君主同在雍州境内,君主的仇敌,却是我国的婚姻邦国。君主前来命令说:‘我与你们共同征伐狄人。’我们君主不敢顾及亲戚,畏惧君主的威严,而接受你们官吏的命令。君主对待狄人却有两种态度,说:‘晋国将要征伐你们。’对君主的态度狄人一边答应一边憎恶,因此就告诉我们。楚国人也厌恶君主三番两次改变规律,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令狐之地的结盟,而来要求与我们结盟,昭告昊天上帝,秦国的三个先公,楚国的三个先王说:我们虽然与晋国有往来,我们只是唯利是图。’我不穀厌恶他们没有成熟的规律,因此公开宣布,以此惩罚言行不一之人。“诸侯听闻这些话,因此痛心疾首,都来亲近我。我率领诸侯以听命,只是想求得友好。君主如果仁惠顾念诸侯,怜悯寡人,而赏赐我们结盟,那么这就是寡人的心愿。我们可以安宁诸侯而退走,怎敢自求动乱?君主如果不施大恩惠,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领诸侯退走了。胆敢把内心话告诉执事,请执事图谋权衡利害吧。”秦桓公既与晋厉公在令狐结盟,而又召集狄人和楚人,想引导他们征伐晋国,诸侯因此与晋国和睦。晋国栾书率领中军,荀庚辅佐,士燮率领上军,郤锜辅佐,韩厥率领下军,荀罃辅佐,赵旃率领新军,郤至辅佐,郤毅驾御战车,栾鍼为车右。孟献子说:“晋国将领和睦,军队必然能建大功。”五月丁亥日,晋军率领诸侯军队与秦军在麻隧开战。秦军失败,晋军俘获秦国成差及不更父女。曹宣公在军中去世。军队渡过泾河,到达侯丽而后回国。国人在新楚迎接晋厉公。成周成肃公在暇地去世。六月丁卯日夜,郑公子班从訾地请求进入祖庙,没有得到允许,就杀死子印、子羽,返回驻扎于市上。己巳日,子驷率领国人在祖庙结盟,于是就烧毁祖庙,杀死子如、子駹、孙叔、孙知。曹国人派公子负刍留守,派公子欣时去迎接曹宣公灵柩。

秋,公子负刍杀死太子自立为国君。诸侯请求讨伐,晋国人因为才结束战争,请求等待以后再行讨伐。

冬,曹国人安葬曹宣公。既已安葬,子臧打算逃亡,国人都要随从他。曹成公负刍感到恐惧,承认罪过,请求子臧,子臧于是返回,而归还采邑。

十四年春,卫定公去到晋国,晋厉公强行卫定公会见孙林父。卫定公不同意。

夏,卫定公回国后,晋厉公派郤犨送孙林父去见他。卫定公想要推辞,定姜说:“不可以。他是先君宗卿的后嗣,大国又以此为请求,不允许,我们就将灭亡。虽然厌恶他,但总比亡国好一些吧?君主还是忍耐的好。安定民众而赦免宗卿,难道不可以吗?”卫定公于是会见并恢复他的职位。卫定公设宴招待苦成叔,宁惠子为司仪。苦成叔很倨傲。宁先生说:“苦成叔家恐怕要灭亡了吧。古代举行享礼,用以观察威仪,省察祸福,所以《诗经》上说:‘牛角酒杯弯弯口,美酒斟上用安抚。彼此交往不散漫,万种福祉可选择。’如今这位先生倨傲,就是取祸之道呀。”

秋,鲁国宣伯去齐国迎接齐女。《春秋》称其族名,是尊重君主之命。八月,郑国子罕征伐许国,失败。戊戍日,郑成公再次征伐许国。庚子日,进入许国外城。许国人交还叔申的封地以媾和。九月,侨如带着夫人姜氏从齐国回来。《春秋》不称族名,是尊重夫人。所以君子说:“《春秋》的记载,微小而显明,记载而精微,婉约而成章,穷尽而无歪曲,惩治丑恶而勉励善行。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卫定公生病,派孔成子、宁惠子立敬姒的儿子衎为太子。

冬十月,卫定公去世。夫人姜氏哭丧后休息,见太子不悲哀,就连水也不喝,叹息说:“这个人呀,不仅会使卫国败亡,而且必然从我这个未亡人身上开始动手。呜呼,上天降祸于卫国呀。我不能得到鱄来主持社稷。”大夫们听后,无不感到恐惧。孙文子从此不敢把重要宝器放在卫国,而都放在采邑戚地,同时尽量善待晋国官员。

注释

1.脤:(shèn)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左传·成公十三年》:“成子受脤于社。”《谷梁传·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来归脤。”《广雅》:“脤,肉也。”

2.膰:(fán)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有事膰焉。”《左传·成公十三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谷梁传·定公十四年》:“生曰脤,熟曰膰。”《广韵》:“膰,祭余肉。”

3.擐:(huàn)《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国语·吴语》:“服兵擐甲。”《淮南子·要略》:“射擐甲胄。”《说文》:“擐,贯也。”这里用为穿之意。

4.芟:(shān)《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周礼·肆师》:“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尚书·大序》:“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说文》:“芟,刈草也。”这里用为铲除之意。

5.迓:(yà)《书·盘庚中》:“子迓续乃命于天。”《书·牧誓》:“弗迓克奔。”《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宫。”《尔雅》:“迓,迎也。古本皆作讶。”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6.觩:(qiu)《诗·周颂·丝衣》:“鼐鼎及鼒,兕觥其觩。”《诗·鲁颂·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玉篇·角部》:“觩,同觓。”这里用为牛角弯曲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