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一无果”“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中华早期思想家创造并不断发展、充实这一文化,从“味一无果”“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到“和实生物”,进而提出“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和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

——摘自习近平著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文化即“人化”》一文

【出 处】

出自战国·左丘明《国语·郑语》。

原文: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释 义】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就没有美丽可言;如果只有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如果只有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

【启 悟】

不同的事物只有和谐相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产生新的事物,才能获得新的进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面对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价值危机,面对全球化进程中所凸现的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以及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要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以和为贵、兼善天下的理念,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