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学:溜须拍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此儒家心学怎么看?

大宋心学课上,心友提问:为什么溜须拍马屁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说真话的越来越少了?

课堂上的回答是——

越来越多人选择溜须拍马,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溜须拍马要承担的后果。从儒家心学的角度上来看,主要有三条:

1、溜须拍马就是当面对别人好,而自己心里却不是这么想,这样的人在大家眼里是可耻的

《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说道:"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顺样,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行径,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所以说溜须拍马的人,需要承受别人不耻的眼光,需要承受别人在心中以你为耻的压力。

实用心学:溜须拍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此儒家心学怎么看?

2、溜须拍马就是谄媚巴结,这样的人反而容易多方面不讨好

《论语•八佾篇》中,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子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翻译一下就是:这天,卫灵公的一个大臣叫王孙贾,他问孔子:"与其巴结房屋里西南角的神,宁可巴结灶神,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两句话说得不对;若是因此而得罪了上天,你忏悔祈祷也没有用了。"

古人认为房屋西南角有个叫"奥"的神,灶台上也有一个管饭的神。管饭的灶神对人来说更实际点,所以有人说,不如不要拜奥神了,直接巴结灶神好了。孔子一眼就看出了这其中的功力心,于是他提醒道,这可能会得罪上天哦。这里孔子没有说的是,你觉得奥神没用,就不祭拜不巴结,觉得灶神有用就去巴结讨好,难道奥神会不知道?他知道以后会不生气?不惩罚你?

在职场上,你只巴结讨好对你有用的那个领导,其他领导不会不高兴?即便所有领导你都去巴结,难道他们看不出来?不会因为你既巴结自己,又巴结别人而不高兴?这也是溜须拍马者需要承受的。

实用心学:溜须拍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此儒家心学怎么看?

3、溜须拍马就是夸夸其谈,奉承恭维,这样的人没人愿意结交

《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教导弟子们如何交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里重点看一下孔子说怎样的人不能结交,孔子是这么说的:"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是有害了。"

所以,溜须拍马者奉承恭维的样子一旦被大家知道后,就必须承担没人愿意与他们结交的后果。

溜须拍马能够赢得领导一时的欢心,而与之相对的,你必须要承担别人以你为耻的眼光,承担别人不愿意和你交友的后果,承担难以摆平领导心中欲壑难填的虚荣。

实用心学:溜须拍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此儒家心学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