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學:溜須拍馬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此儒家心學怎麼看?

大宋心學課上,心友提問:為什麼溜鬚拍馬屁的人越來越多了?而說真話的越來越少了?

課堂上的回答是——

越來越多人選擇溜鬚拍馬,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溜鬚拍馬要承擔的後果。從儒家心學的角度上來看,主要有三條:

1、溜鬚拍馬就是當面對別人好,而自己心裡卻不是這麼想,這樣的人在大家眼裡是可恥的

《論語•公冶長篇》中孔子說道:"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順樣,這種態度,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內心藏著怨恨,表面上卻同他要好,這種行徑,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所以說溜鬚拍馬的人,需要承受別人不恥的眼光,需要承受別人在心中以你為恥的壓力。

實用心學:溜鬚拍馬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此儒家心學怎麼看?

2、溜鬚拍馬就是諂媚巴結,這樣的人反而容易多方面不討好

《論語•八佾篇》中,王孫賈問孔子說:"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孔子說:"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翻譯一下就是:這天,衛靈公的一個大臣叫王孫賈,他問孔子:"與其巴結房屋裡西南角的神,寧可巴結灶神,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孔子說:"這兩句話說得不對;若是因此而得罪了上天,你懺悔祈禱也沒有用了。"

古人認為房屋西南角有個叫"奧"的神,灶臺上也有一個管飯的神。管飯的灶神對人來說更實際點,所以有人說,不如不要拜奧神了,直接巴結灶神好了。孔子一眼就看出了這其中的功力心,於是他提醒道,這可能會得罪上天哦。這裡孔子沒有說的是,你覺得奧神沒用,就不祭拜不巴結,覺得灶神有用就去巴結討好,難道奧神會不知道?他知道以後會不生氣?不懲罰你?

在職場上,你只巴結討好對你有用的那個領導,其他領導不會不高興?即便所有領導你都去巴結,難道他們看不出來?不會因為你既巴結自己,又巴結別人而不高興?這也是溜鬚拍馬者需要承受的。

實用心學:溜鬚拍馬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此儒家心學怎麼看?

3、溜鬚拍馬就是誇誇其談,奉承恭維,這樣的人沒人願意結交

《論語•季氏篇》中,孔子教導弟子們如何交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這裡重點看一下孔子說怎樣的人不能結交,孔子是這麼說的:"同諂媚奉承的人交友,同當面恭維背面毀謗的人交友,同誇誇其談的人交友,便是有害了。"

所以,溜鬚拍馬者奉承恭維的樣子一旦被大家知道後,就必須承擔沒人願意與他們結交的後果。

溜鬚拍馬能夠贏得領導一時的歡心,而與之相對的,你必須要承擔別人以你為恥的眼光,承擔別人不願意和你交友的後果,承擔難以擺平領導心中慾壑難填的虛榮。

實用心學:溜鬚拍馬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此儒家心學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