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读24、有两个天子解释



9•4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舜见瞽瞍,其容有蹙。

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曰,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此之谓也。

《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译文

咸丘蒙问道:“俗语云:‘道德高尚的人,君王不能将他作为臣子,父亲不能将他当作儿子。’

舜面南称王,尧便率诸侯面北向他朝拜,舜的父亲瞽瞍也面北向他朝拜。

舜看见瞽瞍,面容显得极为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天下就很危险了!’不知道这话说得对吗?”

孟子答道:“不对。这话不是君子所说的,是齐国田野之人所言。尧在年老的时候,舜便摄政。《尧典》上说:‘舜摄政二十八年后,尧才去世,天下之人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服丧三年,老百姓也停止了各种音乐活动。’孔子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人间也没有两个天子。’假若舜真在尧死以前便做了天子,同时又率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便真是有两个天子了。”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我已领受了你的教诲了。《诗经》又说:‘天底下的土地,没有一块不是天子的;四海之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然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民,这怎样讲呢?”

孟子说:“这首《北山》诗,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而是说(作者)勤于国事以至于不能奉养父母。他说:‘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天子的事情,却只让我一人劳苦。’所以解说诗歌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言辞,也不要拘于言辞而误解作者的本意。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如果拘于言辞,那首《云汉》诗中说:‘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存留下来。’如果相信了这句话,那就是说周朝没有存留一个人,(这可能吗?)孝子的最高境界,没有超过尊敬自己双亲的事了;尊敬双亲的最高境界,没有超过以天下来养活自己双亲的事了。作为天子的父亲,那是尊贵到了极点;以天下养活双亲,那是奉养双亲的极点。

《诗经》中说:‘永远地讲究孝道,孝道便是天下的法则。’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尚书》中说:‘舜恭敬小心地来见瞽瞍,态度谨慎恐惧,瞽瞍也因之真正顺理而行了。’这难道是所谓的‘父亲不能够以道德高尚的人当作儿子’吗?”

解读:

根据古代王位继承的法则“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是尧去世三年后才继位,瞽瞍作为舜的父亲,身份尊贵之极,舜也不存在让自己的父亲给自己跪拜!这些传言都是经不起逻辑推演的。

按照孟子的读书方法“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从孟子与弟子咸丘蒙的对话中,我们就会发现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歪理邪说四起,原来的尧舜禹汤周公一脉相承的道统在时代变迁中崩溃,社会缺乏正义与公义,国与国之间只有强权与吞并,人与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不可思议的行为时有发生。孝悌尊亲的社会风尚受到挑战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