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流量明星的腦殘粉,90後的“真面目”曝光了


如果你是一個明星。

假如在這個疫情期間,你可以在微博熱搜的前三位裡待三天,獲得極高的曝光量和知名度。這個求之不得的機會降臨,你會不會很開心?

但如果,能上熱搜是你的粉絲做了引發眾怒的事,你還樂意嗎?

這個問題,新晉流量肖戰正在面對。



因為對一篇文章的不滿,他的粉絲各種舉報,導致一個簡稱為AO3的創作網站徹底封閉。


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網站,我來科普一下,這個網站曾在2019年獲得過雨果獎。

什麼概念呢?

這個獎,相當於科幻創作界的諾貝爾。劉慈欣的《流浪地球》曾因獲雨果獎而聲名遠揚。

就這樣一個被認可過的創作網站,居然因為“腦殘粉“的各種舉報,再也進不去了。

“國民老公“王思聰一向最關注原創的發展,因為這事也不再沉寂,出來手動點贊,在線吃瓜。



事件來龍去脈是什麼,在此不再贅述。可這事兒鬧到滿城風雨後,很多人不禁疑惑,這屆90後、00後到底怎麼了?


在這個社會里,他們是被批判最多最慘的一代,標籤也是層出不窮往上疊加:嬌生慣養、任性、自私、叛逆……

這次的事情再次給90後貼好了不理智的標籤。網絡世界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90後是扶不起的一代,是接替80後的垮掉一代。

事實真如此嗎?

這次疫情如一面鏡子,照了個清清楚楚。

方艙醫院裡,在防護服上寫著胡歌老婆的是90後護士是追星一族;



被彭于晏承諾請看電影的90後醫生是追星一族;



曾經禿頭也要投票做數據的,現在禿頭也要滿世界找口罩運物資的也是追星一族……


水木君想,答案,在你我心中都有了分曉。

等你看完下面幾個故事,也許會更真切地感受到:在這場疫情裡,90後真的已經開始守護世界了。


因果報應


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說: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者。

很多人都認為,“一些精緻的利己者“正是90後。


他們享受著得天獨厚的資源,揮霍著父母的寵愛,做事只憑喜好心情,只顧自己不顧他人。

17年前,非典肆虐。


90後還是孩童,自然受到了各方的保護。


種什麼瓜,得什麼果。如今,“報應”來了。

在一線,2個90後護士,本是弱不禁風的女孩子,現在每天要揹著40斤消毒水上樓消毒。

12層樓,89個房間,一一覆蓋。


她們說,17年前全世界保護90後,如今我們保護全世界。

也是被非典震撼過劉宇航,在抗疫臨出發前,給媽媽留下一封信,標題是《長大後我也成了你》。

時間我沒有考慮,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參戰”,因為我知道,媽媽我長大了,我也成了你。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17年後,女兒馳援武漢。有的饋贈,也是生命長久的根植。



她說,要像媽媽一樣,有什麼要往前衝。

世間因果,皆有所報。

我們欣喜的看到,他們沒有被培養成精緻的利己者。


不但不自私,相反在災難面前,他們近乎勇敢地無私,守護著曾經的老人,守護著更小的孩子。

前半生的被愛,後半生的無畏。他們長大了,一個個都無私得熠熠生輝。


大難臨頭各自飛


在婚姻上,90後是自由戀愛的典範。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是他們的共識。

面對感情生活,不容許有一點兒不將就,這才是90後。

這個世界上,好像不能有一種條件,讓他們在感情裡接受將就。

一場疫情來襲,他們便紛紛選擇“大難臨頭各自飛”。


“飛”的地方也很有意思。

一個飛去高速路口檢疫,一個飛去執勤站裡奮戰。

只有在深夜空閒時,在檢查站的短暫相會。


愛到深處,此時無聲勝有聲。

似乎只有這樣難藏的蜜意,能暫且讓我們都忘記一會兒疫情的傷痛。

2月14,是小情侶小夫妻必過的節日。

那天,肖佳蔚跟十幾天沒見的丈夫在醫院隔離區偶遇。

那一刻,愛是“想觸碰卻又縮回去的手”。


四目相對,哪怕認出了對方,也不能像日常一樣,感受彼此的體溫和心跳。


兩個人最後像兩個要上戰場的孩子,握手示意。


沒有鮮花禮物,沒有紅酒晚餐,沒有你儂我儂,這個疫情下的情人節裡,他們許願彼此在這場戰役的更高處再次相逢。

那些感情裡不將就的儀式感,破碎掉了。他們的不得已的將就,成全的,卻是往後餘生太多愛侶的圓滿。

是他們捨棄了小愛,博取了大愛,才會有之後的世間,有情人月圓花好,餘生漫漫。


許多年後,不知道再提起這段過往,他們會如何回憶?以眼淚,或者是以欣慰?


為了你的命,我寧願“不要臉”


很多人說,感覺一個月沒有看到朋友們新鮮的自拍了。

曬自拍是90後在朋友圈最愛做的事情。一張自拍凝聚的心血,或許比一份自白都多。

濾鏡、美顏齊上陣,再怎麼修圖都不過分。

有人說,90後是最看重臉的一批人。但其實,你們真的誤解了90後。

那群在朋友圈曬美美自拍的女孩上了前線,別說濾鏡,連長髮都可以捨棄。

因為長期戴口罩,全是深痕的臉,一點也不怯於懟在鏡頭面前。

漂亮算什麼?在救人面前,不值一提。

還有的女孩子,臉上有了血痕,為了防止發膿,只能貼好幾個創可貼。



結果汗水浸透,混合著血液,揭創可貼的時候如同在撕一張皮。

疼痛,她們更是統統不在乎。

疫情面前,臉真的可以說不要就不要,但人命絕對不行。

一張張“口罩臉”,矜貴過任何美顏的修飾。

因為那是一顆顆熱血難涼的心在跳動,那是一雙雙守望相助的眼在注視。

別人說加油,可能真的是說說;可這些90後們,是實實在在,用自己的血汗來給武漢乃至全國加油來了。

他們一個個如此“不要臉”的時候,長的,恰恰是中國青年的臉面;守住的,也恰恰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底氣。

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在90後那裡,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江湖義氣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還是輸給了安逸。

在大眾心裡,應該沒有人比90後更貪圖安逸了。畢竟是呆在家裡都能呆出一系列宅文化來的人。

何樂不為,不如肥宅。可一旦大難臨頭,不躲不藏,丟下安逸,立馬出手相助的,也是這群人。

“沒有什麼是我們90後做不了的事!”

頭上貼著“戰病魔”,身上寫著“小伏今天也超級棒”的女孩,豪氣地對著央視的鏡頭說。



別看她一副乖乖女的樣子,但做事情可是一點也不“乖”。

年三十離家出走,三十多天都不跟家裡人透露去了哪。

就是這麼一個叛逆的行為,背後支撐她的卻是要支援火神山醫院的俠義之心。


一天打包上百袋垃圾,一個個噴灑消毒液,一個個套上雙層黃色垃圾袋,再用塑封條密封袋口,一包包簽上所在科室和打包時間,一包包拖到門外送進黃色垃圾箱……

半人高鼓鼓囊囊的垃圾袋,她不嫌棄不害怕,一手提著四五個。為人稱道的是,她負責的區域,醫生護士都能安心的工作。



病房裡的垃圾,隨時有被感染的風險。可無論別人看著如何的“鋌而走險”,都被她,三下五除二,就給解決掉了。

世事如刀,我來領教。


而你們,只需要煮酒品茶,看看斜陽就好。

90後小夥付文傑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當,包括一套公寓,籌集了300多萬購置醫療物資。

在他眼裡,不僅不要安逸,甚至安逸的居所都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尤嫌不足,他動身去武漢運物資。

少年意氣,心比天高。國家有難,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們心裡藏著一個大江湖,風吹草動,都值得他們拋下全部,為之向前。

而我們就像許飛的歌唱的那樣吧:


我敬你滿身傷痕還如此認真/山水迢迢還奮不顧身


沒想到一場疫情裡,90後的各種人設紛紛坍塌,全部標籤都被拿下。


以前把名字寫在校服背後的90後,如今一個又一個變身白衣天使,把名字寫在了防護服背後。



穿上這身衣服,“與子同裳“。學著前輩的樣子,跟死神搶人。


火神山醫院,冒雨建設的員工有90%以上都是90後。


10天10夜,我們和世界共同見證了一個奇蹟的誕生。

馳援武漢的部隊裡,大多數也是90後。


他們幸運生在和平年代,不曾見過戰爭的冷酷;可他們卻比誰都珍重此刻的國泰民安。

他們現在日夜巡邏輪班,一絲不苟,只因為這是他們愛得最深沉的土地一隅。

救得了人的,是他們;拼得了命的,是他們;搬得起磚的,是他們;扛得了槍的,還是他們。

看著他們,就會覺得病毒再猖狂,也終會落於下風,慘敗而終。

甚至孫春蘭副總理提到一線的他們,聲音哽咽。


她說,“我們對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


他們一個個都活成了魯迅先生在百年前筆下的期望: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無論怎樣的黑夜,不管如何的漫長,只要有他們在。我們始終相信,未來亮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