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專業就業最吃香!北京等7省市2019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出爐


根據2019年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34萬人,2018年高校畢業生為820萬人,2017年高校畢業生為795萬人,連續三年畢業生數量平均淨增超過10萬人。

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壓力的感知較去年更加明顯,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同比上升5.30%。2019應屆畢業生最看重的是“能夠學習新東西”,其次是“待遇好,能掙錢”。

調研結果顯示,2019應屆畢業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佔比32.39%;而從實際簽約月薪數據來看,35.22%的應屆畢業生的簽約薪酬為4000-5999元之間,低於求職預期。


從期望就業的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佔比最高,隨後分別是三資企業、民營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可見工作穩定、待遇較好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從簽約單位性質來看,民營企業仍是人才消化大戶,佔據了簽約單位的近五成,國有企業佔三成。


從期望的就業行業來看,排名最高的是IT/通信/電子/互聯網,佔比21.35%,從簽約情況來看,IT/通信/電子/互聯網簽約人才數量仍居首位,所佔比例為18.51%,與大學生求職期望基本吻合。


各地也分別發佈2019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來一起看一下這些高校各專業就業去向與薪酬待遇,為明年的志願填報做參考吧!


四川


一、2019年畢業生人數

我省2019年畢業的本科學校:276078人,專科學校:162688人,加上研究生培養單位,一共畢業人數是439301人。



二、2019年畢業生學歷層次


研究生26634人,佔比6.06%,本科學歷209600人,佔比47.71%;專科學歷203067人,佔比46.23%。



三、研究生與本科生畢業學科門類人數




從上兩張表格數據都能看出工學是第一大畢業群體,也是第一招生大戶,眾多考生的首要選擇。


四、就業總體情況


四川省 2019 屆高校畢業生共 439301 人。其中,男生 201066 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45.77%;女生 238235 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 54.23%。男女性別比為 0.84:1。



截至2019年8月1日,四川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88.28%。其中,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為88.33%,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為87.88%,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為88.68%。



五、不同學科門類/專業大類畢業生就業率

從學科門類/專業大類的就業率看,工學(94.82%)、經濟學(92.14%)和醫學(88.47%)居畢業研究生各學科門類就業率的前三位;醫學(91.62%)、工學(90.00%)和管理學(88.85%)居本科畢業生各學科門類就業率的前三位;輕工紡織大類(95.74%)、公安與司法大類(93.16%)和土木建築大類(92.70%)居專科畢業生各專業大類就業率前三位。


1.研究生



2.本科生



3.專科生



六、就業流向前8位省份



七、就業行業分佈



重慶



北京



上海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說: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留滬意願高,就業更關注薪酬與發展,國企和民企熱度上升。


在七個主要專業類別中,理科畢業生找到工作的速度最快,農學類、文科類和醫學類專業畢業生的簽約滿意度較高。具體內容如下:


畢業生求職意向


1、在哪裡就業:畢業生留滬意願高,長三角區域吸引力上升。



上海的發展機會、資源配置和收入水平等對畢業生具有吸引力。調查顯示,有79.1%的受訪求職畢業生選擇留滬工作,其中滬籍畢業生比重為96.6%,非滬籍比重為66.2%。非滬籍畢業生選擇留滬的比重連續數年上升,2019年比2015年提高7.2個百分點。個人發展機會多(90.9%)、城市資源配置好(57.9%)和收入水平高(50.0%)為非滬籍畢業生選擇留滬的主要原因。


2、求職看重什麼:畢業生就業關注薪酬與發展,重視程度不斷上升


受訪畢業生求職看重因素


畢業生對“薪酬和福利待遇”硬條件與“發展前景”軟條件的重視程度逐年上升,並高於其他因素。調查結果顯示,82.3%的畢業生看重“薪酬和福利待遇”,比2018年上升5.5個百分點;63.7%的畢業生看重“發展前景”,上升5.7個百分點。



從兩大因素來看,畢業生對於“薪酬和福利待遇”這類“硬條件”的重視程度高於“發展前景”等“軟條件”。


3、想去什麼類型的單位:考公務員熱情降低,國企民企熱度上升明顯。


受訪畢業生傾向就業的單位性質


調查顯示,受訪求職畢業生最希望到國有企業工作,佔29.0%;其次分別為政府機關或行政事業單位(27.6%)、外資企業(22.4%)和民營私營企業(20.1%)。



從近年來調查結果看,畢業生對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的熱情減弱,而希望到國企和民營私營企業工作的比重呈現上升趨勢。民營私營企業上升明顯,比2015年上升10.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畢業生對本市民營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畢業生求職準備



調查顯示,受訪求職畢業生中,49.2%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和規劃,49.1%表示思考過但未能形成清晰規劃。有無清晰的職業目標規劃,是幫助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的重要因素。


哪個專業找工作最快



整體而言,在七個主要專業類別中,理科畢業生找到工作的速度最快,工科與經管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三。


哪個專業薪酬最高


以簽約薪酬情況來看,工科類專業收入高、增長快。2019年工科類畢業生簽約薪酬與增速均為各專業之最。


廣西


從廣西2019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瞭解到,2019屆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數24.25萬人,比2018屆增加2.05萬人。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較高,達91.27%。其中,大部分畢業生選擇留在廣西,區內就業人數佔了60.84%。



陝西


今年,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發佈《2019年度陝西高校及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評價報告》。


1、陝西本科高校就業質量指數評價結果


根據陝西省教育廳的統計數據,2018年陝西省共有54所本科高校,本報告調查數據覆蓋的本科高校數為54所。考慮到對陝西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測度的科學性與公正性,本報告選取了參與調查的本科高校畢業生人數佔該本科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不低於15%的高校進行分析,共計49所本科高校。


報告依據陝西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評價指標及權重,對這49所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進行了測算與排序,具體結果見下表:



2、陝西高校本科專業就業質量指數評價結果


報告調查數據覆蓋的陝西高校本科專業數為299個,選取了參與調查的陝西高校本科專業畢業生人數佔該本科專業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不低於15%的本科專業,且被調查的本科專業畢業生人數在40人及以上的本科專業,共有184個。



3、陝西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評價結果


報告調查數據覆蓋的陝西高職高專院校(指培養專科畢業生的院校)數為61所。考慮到對陝西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測度的科學性與公正性,本報告選取了參與調查的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人數佔其畢業生總人數比例不低於15%的院校,共有36所。



4、陝西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評價結果


報告調查數據覆蓋的高職高專的專業數為282個。考慮到對陝西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測度的科學性與公正性,本報告選取參與調查的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畢業生人數佔該專業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不低於15%,且被調查高職高專院校該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不低於40人的專業,共有106個。



湖南



2019年,有296677人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作單位就業(不含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繼續深造與出國(境),下同)。就業單位行業分佈比例排前三的行業是:教育行業(比例為13.19%),製造業(比例為13.1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比例為11.49%)。


“最難就業季”,各大高校畢業生的情況怎麼樣?11月26日,湖南省教育廳發佈全省普通高校2019屆畢業生初次就業情況的通報。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普通高校共有畢業生384320人,截至今年8月31日,已就業331703人,就業率為86.31%,連續9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學歷】研究生就業率最高

數據:據統計,2019年我省本科畢業生166411人,就業率為85.87%;高職專科畢業生198857人,就業率為86.14%;畢業研究生19052人,就業率為91.91%。


解讀:人力資源專家表示,現下很多知名企業會對畢業生的文憑有高要求,因此,不少本科生會選擇繼續考研這條路。而研究生畢業時年齡都不小了,隨著年齡和生活的壓力,他們會更傾向於先走向社會參加工作。


【性別】女生比男生就業率略高


數據:2019年,共有男性畢業生175933人,就業率為86.18%;共有女性畢業生208387人,就業率為86.41%。


解讀:湖南女子學院相關負責人認為,在高校學習階段,女生在學習方面較男生更為刻苦,總體的表現較男生更加出色;同時女生會考慮到結婚生孩子的問題,因此求職時往往更加積極。


【生源】農村畢業生就業率超城市


數據:2019年,共有城鎮生源畢業生130566人,就業率為84.05%;共有農村生源畢業生253754人,就業率為87.47%;


解讀:“家裡供我上學已經很難了,我就想早點找到工作。”李明是2019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都是農民,自己早點上班掙錢就能減輕爸媽的負擔。記者發現,農村學生普遍務實、勤奮、吃苦耐勞、抗壓能力強,因此深受用人單位青睞。另外,近年來,我省對農村生源就業困難學生實施就業援助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村學生和困難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單位】近八成畢業生聘用到企業工作


數據:2019年,共有296677人在不同性質工作單位就業(不包含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繼續深造與出國(境),下同)。其中,到機關單位就業3604人,比例為1.21%;到事業單位就業49071人,比例為16.54%;到企業單位就業234706人,比例為79.11 %;到部隊3087人,比例為1.04%;到項目類單位(主要指落實國家、地方項目就業的,下同)6209人,比例為2.09%。


解讀:人力資源專家認為,現在的高校畢業生比較喜歡有挑戰的工作,而企業的工作性質很對他們的“口味”,再加上企業內發展空間大、上升渠道多,這都成了高校畢業生走向企業工作的原因。


【地區】超五成畢業生留省內就業


數據:2019年,有296677人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作單位就業(不含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繼續深造與出國(境),下同)。其中,在湖南省內就業169497人,比例為57.13%;在泛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業66914人,比例為22.55%;在泛長江三角洲地區就業27975人,比例為9.43%,在泛渤海灣地區就業10508人,比例為3.54%;在西南地區就業9822人,比例為3.31%;在中部地區(湖南省除外,下同)就業6601人,比例為2.22%;在西北地區就業4461人,比例為1.50%;在東北地區就業899人,比例為0.30%。


解讀:記者瞭解到,我省科技產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出臺與畢業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就業創業政策,營造吸引人才的大環境,提高人才服務湖南經濟發展的能力,提升了在湘就業創業優勢。


相關解疑如下:


1、什麼專業最好找工作? 歷史、理、工列前三。


在本科畢業生中,就業率排前三名的學科有:歷史學(就業率為88.24%),理學(就業率為87.77%),工學(就業率為87.30%)。


在高職專科畢業生中,就業率排前三名的專業大類有:生物與化工大類(就業率為92.96%),輕工紡織大類(就業率為91.12%),水利大類(就業率為90.97%)。


在畢業研究生中,就業率排前三名的學科有:經濟學(就業率為96.63%)、工學(就業率為95.33%),管理學(就業率為93.83%)。

2、歷史學為何能4年蟬聯第一專業?專業招生規模小、考研人數多。


從2016年至2019年,連續四年,在我省本科畢業生中,歷史學就業率都排在第一位。這與大多數人觀念中歷史是“冷門專業”截然相反。為何會出現如此現象?記者從湖南師大、湖南大學等高校獲悉,和往年相比,這些學校多年的歷史學專業就業率並沒有大的改變。由於歷史學專業招生規模小,考研人數多,這些客觀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就業率。不過,相關負責人表示,歷史學不是一個技能型、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其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沉下心來做學問研究。因此,不要以就業率來衡量評判一個學科專業的好壞、優劣,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專業。


3、什麼單位行業最受歡迎?教育,製造,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列前三。


2019年,有296677人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作單位就業(不含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繼續深造與出國(境),下同)。就業單位行業分佈比例排前三的行業是:教育行業(比例為13.19%),製造業(比例為13.1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比例為11.49%)。


本科畢業生中有118193人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作單位。就業單位行業分佈比例排前三的行業是:教育行業(比例為18.0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比例為13.14%),製造業(比例為12.60%)。


高職專科畢業生中有162542人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作單位。就業單位行業分佈比例排前三的行業是:製造業(比例為13.68%),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比例為12.6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比例為10.43%)。


畢業研究生中有15942人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作單位。就業單位行業分佈比例排前三的行業是:教育行業(比例為21.43%),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比例為13.33%),製造業(比例為12.33%)。


4、“史上最難就業季”怎麼破?


(1)我省多措並舉幫畢業生端上“飯碗”


近幾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不斷凸顯。為了推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創業,我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2)確保建檔立卡貧困生100%就業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我省72所高校均自主接入大學生雲平臺,實現就業招聘資源和職業輔導資源共享、微信精準推送、企業校招信用聯網、網上籤訂三方協議、就業信息管理、四不準實名制核驗、就業質量分析等八大類功能,覆蓋就業管理全過程。其中2019年新增註冊企業14302家,開展雙選會1088場、宣講會46597場,提供就業崗位135.1萬個,推送信息500多萬人次。


“每次招聘會回來都很累。” 2019屆畢業生章同學告訴記者,自己最多的一天是跑了4個招聘會。為了讓學生應聘少跑腿,我省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將就業手續辦理等服務全面對接我省“互聯網+政務”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就業服務事項的全程信息化。建立省級集中,市州、高校、人才服務機構互聯互通的畢業生檔案信息化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高校畢業生檔案信息採集、錄入、查詢、申辦、轉遞等信息化,增強畢業生滿意度和獲得感。


此外,我省建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就業困難畢業生動態管理數據庫,對2019年1.7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提供精準幫扶和個性化輔導,共舉辦10場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就業困難畢業生100%就業。


(3)2萬餘畢業生在基層就業


為了引導更多畢業生到重大項目、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就業,我省積極聯繫駐湘跨國企業、央企以及本土知名企業,並建立了供需信息共享機制,每年舉辦35場區域性、行業性、專業性的大型省級供需見面會,每週在省畢業生常設市場舉辦專業性、行業性中小型精準招聘會。


同時,結合我省脫貧攻堅、振興實體經濟等發展要求,積極推進“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2019年我省畢業生基層就業人數明顯上升,達2萬餘人。2019年大學生應徵入伍人數達1.4萬人,佔全省徵兵總人數的73%。


此外,我省還積極開拓省內外畢業生就業市場。2019年兩次組織30多所高校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走訪重點用人單位30餘家,與各省市人社、組織部門開展深度交流活動。在高新園區、經濟開發區召開省內重點用人單位座談會4次,深入瞭解用人單位需求,做好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的緊密對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