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悯农诗人竟是一位奸臣

众所周知,唐朝一直是中华文化最为璀璨夺目的朝代,因为唐朝的开放政策,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许多例如李白,杜甫的大文豪和诗杰。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也出生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他流传下的虽然诗文较少,但是却颇有名气,他就是我们曾经很小的时候就读过的两首《悯农》的作者李绅。

李绅虽说是一名官三代,他的祖父更是做过唐朝的中书令,但却因为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不得不由母教以经义。李绅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了农民们劳作的辛苦,到了青年以后,李绅更是亲眼目睹了农民们终日劳作却仍旧不能温饱的痛苦,于是他便怀着悲痛和怜悯的心情写下了两首著名的诗《悯农》并也因此被称为“悯农诗人”。

中年以前的李绅确实是一个为人民的好官,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李绅为官的本心开始溃散,又因为其争强好斗,一意孤行的缺点,开始让他越来的孤傲,越来的腐败。

据《云溪友议》中记载,在李绅尚未发迹前,李元与其交好,并认李绅为“侄子”。在李绅发迹后,李元为讨好李绅自降辈分,称自己为“侄子”不料李绅却并不理睬,直到李元将自己降为“孙子”,李绅才勉强同意。李绅,那个曾满怀热血的少年郎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还有一次,一位姓崔的巡官和李绅是同窗好友曾一起中了进士,便特地的来拜访李绅。没想到刚住下酒店,家里的奴仆就和一名市民发生争斗。李绅得知是崔巡官的手下后,竟将市民和奴仆全部处以极刑,还将崔巡官抓来,责问他“我与你是同窗好友,为何不来看我?”吓得崔巡官磕头认罪,但却仍旧挨了二十个鞭子。以至于后世都说“昔日叔叔变孙子,曾经同窗为阶囚。”

由于李绅的残暴不仁,当地百姓经常受到惊吓,而四处逃难,有的人甚至渡过长江和淮河向外逃难。当一名下属想他汇报此事时,李绅竟然不动声色,轻描淡写的道“你见过手捧麦子了吗?饱粒的麦子都在手心里,只有那些秕糠会随风而去,以后这些事情就不要在报道了。”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少时的自己,意气风发为人民做事的美好愿望,他早已陷进了残暴奸恶的泥塘!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他晚年所经手的“吴湘案”。在公元845年,七十四岁的李绅任淮南节度使。当时一名县尉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到举报后我立即就将这位县尉羁押归案,判处以死刑。朝廷受理此案后,认为事有蹊跷,便要李绅延期处理。不料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这位县尉送上了断头台。有人认为李绅是与该为县尉争夺一妙龄女子不成后,便起了杀心,利用职务之便就除掉了该位县尉,不过这只是传说,并无历史依据。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古时政党“牛李之争”一次小摩擦。不过皆不一一言说。

后来,朝廷下令彻查了当时的“吴湘案”,终于为当事人得到了平反。此时李绅虽早已去世三年,但按照当时唐朝法令,酷吏即使死去也要剥削爵位,其子孙不得入朝至仕。因此即使死去的李绅也要受到“剥削爵位,三世否仕”的处罚。

可惜李绅当年也是一位意气风发,少有志向的少年。不料尘俗间的灯红酒绿污染了少年的纯洁心灵,李绅也开始沉醉于权力的铁腕中,不能自拔。最后也希望大家可以坚守本心的去完成任何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