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四项,阿司匹林不“伤胃”

起阿司匹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用的药品,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用途广泛,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用于解热镇痛,比如头痛、发热、感冒等的治疗,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抑制环氧合酶,进而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及脑血管的血栓形成的几率,有良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但是我们也都听说过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俗话说就是“伤胃”,因为阿司匹林也会抑制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等成分的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更容易遭到损伤。

那么因为临床上一些肠胃病患者,因为同时也有心脑血管疾病必须同时也服用阿司匹林(同理因为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当然也会同时造成胃黏膜的损伤),所以有时候阿司匹林的使用是矛盾的,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尽量避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而做到不“伤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

先说一下哪些人群更容易被阿司匹林“伤胃”吧。

根据一些研究资料的数据,伴有这几类情况的人更容易出现胃肠道黏膜的损伤:

1、65岁以上的老年人;

2、既往有过溃疡病史的;

3、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人群;

4、正在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或者使用其他抗凝药品、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以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

以上几类患者相对一般人都更容易出现消化道黏膜的损伤,甚至出血。

那么服用阿司匹林的胃黏膜损伤会有哪些症状呢?主要有3点:

1、大部分患者一开始都没有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而是直接出现黑便、贫血、或者大便潜血阳性等情况就诊的,只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痛、烧心、反酸、饱胀感等症状,一般都是在就诊后查胃镜可见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者糜烂,才知道胃黏膜损伤的。

2、阿司匹林引起的溃疡,一般位于胃或者十二指肠,或者两者同时存在,一般来说胃溃疡比十二指肠溃疡出现的几率要高一些,溃疡的风险在于会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黏膜变形等原因导致的消化道梗阻等情况的发生,严重者甚至有生命风险。

3、根据研究,阿司匹林导致的胃肠黏膜的损伤,大部分和治疗时使用的剂量大小以及使用时间长短有关,使用剂量和时间与胃肠溃疡的发生成正比。

那么我们该怎么减少或者避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呢?需要做到以下4点

1、服用需谨慎、剂量需严控: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或服用其他抗凝药品、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以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需经过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后,做到心血管保护以及胃肠道减少损伤之间的使用剂量的平衡点,才能决定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剂量需要做到严格控制,据研究阿司匹林在每天75~325㎎时,对心血管时间的预防效果相同,所以小剂量(如100mg/日)服用时,可以可以尽量做到在损伤胃肠黏膜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衡。

2、剂型选择要正确

目前推荐使用肠溶类的阿司匹林,因为肠溶阿司匹林外面的那层包膜,是耐酸的,可以防止胃酸在胃内就将阿司匹林溶解掉,然后可以使肠溶阿司匹林在进入到小肠之内后再溶解释放,被小肠慢慢吸收,可以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注:肠溶阿司匹林尽量要在空腹时服用,以避免与食物同时进入胃内导致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出现肠溶阿司匹林在胃内提前崩解。)

3、需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因为幽门螺杆菌会导致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加重,所以一般在使用阿司匹林前应当排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再开始阿司匹林的治疗(注:在没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禁忌症的情况下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

4、长期服用需注意大便性状及颜色

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需要平时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及颜色,有无黑便等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大便为黑便需及时就诊,而且建议三个月查一次大便潜血,以便及早发现胃肠道有无出血情况。

小贴士: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当定期检查

患者应当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定期查血、尿及大便常规,凝血、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等,如果有必要可检查胃镜了解具体胃肠黏膜情况。

其实只要做好必要的防范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阿司匹林也是可以与您的胃和平共处的,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健康科普文章,如果有什么想问的或者意见,可以留言私信我,我会尽量回复大家,谢谢大家。